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12篇
教育与普及   1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Leucobacter对Cr(Ⅵ)的还原及其还原产物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Leucobacter spp.Ch1的细胞在生长状态和休眠状态对六价铬的还原;运用SEM和TEM对还原前后Leucobacter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EDAX和EPR分析还原产物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还原250mg/L Cr(Ⅵ)需5h,细胞悬液需45min;在厌氧条件下,休眠细胞还原能力较强,而接种子培养基的细菌无还原能力;还原反应的产物主要附着在细菌的末端,表明反应发生于细胞表面;反应产物中Cr的含量为28.2%,表明三价铬以Cr(OH)3沉淀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92.
预氧化在攀枝花钛铁矿固态还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预氧化对攀枝花钛铁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加快了钛铁矿铁氧化物的还原速率,提高了还原产物铁的金属化率.其作用机理是:钛铁矿在预氧化过程中形成了假金红石、三氧化二铁、金红石和三价铁板钛矿等新的物相,破坏了原有矿物结构,颗粒内部形成了大量孔隙,有利于增大颗粒的比表面积,改善还原过程气体的扩散条件;经预氧化处理的钛铁矿在预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物相将被重新还原,新生钛铁矿活性高,还原产物的显微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3.
内聚营养源SRB固定化交联剂的选择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为包埋介质,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含锌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交联剂对成球性能影响、营养源内聚效果、硫酸盐还原效果、锌离子去除率和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交联剂为40%(NH4)2S04和2%CaCl2:采用该交联体系制得固定化小球,每克小球内聚33.11mg乳酸钠,硫酸根还原率为53.5%,锌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8%,出水COD低于100mg/L;固定化小球经过4次循环试验,出水锌离子浓度仍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4.
硫酸盐还原菌氢化酶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DEAE 52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出氢化酶,纯化倍数为34.7,酶回收率为34.1%.对纯化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由分子量为46KD和34KD的两个亚基构成的总分子量为80KD的αβ异二聚体;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值范围分别为45℃和6.5~8.5,在34~55℃和pH=6~9.2范围内具有较稳定的催化放氢活力;光谱扫描分析和激活剂及抑制剂测定表明该酶属含铁硫中心的唯铁氢化酶.  相似文献   
995.
以钠基蒙脱土为基质,合成铝铈共交联蒙脱土,利用SO42-进行改性,然后负载上Cu2+,制成Cu/SO42-/AI-Ce-PILM催化剂.考察该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并采用XRD、DTA和Py-IR等手段对该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铝或锆交联的蒙脱土相比,采用铝铈共交联的蒙脱土土层的层间距更大,整体结构和表面酸中心的热稳定性更好,从而使得Cu/SO4-/A1-Ce-PILM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能使NO转化率在300℃时达到55.36%,在600℃时仍高达22.93%.  相似文献   
996.
以粉煤灰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原位合成了(O'+β)-Sialon/莫来石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研究了配炭量对合成材料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材料的生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配炭量有利于O'-Sialon和β-Sialon的生成;将粉煤灰与炭黑质量比为100/42和100/56的试样加热至13...  相似文献   
997.
对均相溶液中多酸有机铵盐进行光照,检测到混合价物种.在近紫外光照射下,从酸性的H2O-CH3CN混合溶剂中制备了2-电子还原的十聚钨酸吗啡啉.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磁性测定和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8.
改性活性污泥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改性,利用改性后的厌氧污泥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有机碳源、体系初始pH值、接种污泥质量、起始硫酸根质量浓度、初始ρ(COD)/ρ(SO42-)、亚铁离子及通N2方式等因素对厌氧污泥还原硫酸根能力的影响.间歇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乳酸钠为有机碳源,pH值为7,接种污泥质量为20 g,初始硫酸根质量浓度为3 g/L,ρ(COD)/ρ(SO42-)为1.45,不加亚铁离子及通入N2的条件下,硫酸根的去除率最高;在间歇式试验最优条件进行丰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均大于90%,表明在ρ(COD)/ρ(SO42-)较低的条件下,能快速启动反应器,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999.
Dinitrogen (N2) and proton (H ),which act as physiological substrates of nitrogenase,are reduced on FeMo-co of the MoFe protein. However,researche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ir exact reduction sites. Nitrogenases were purified from the wild type (WT) and five mutants of Azotobacter vinelandii (Av),including Qα191K,Hα195Q,nifV-,Qα191K/nifV- and Hα195Q/nifV-;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en-zymes for N2 and H reduction were analyz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e2 and Fe6,atoms closed to the central sulfur atom (S2B) within FeMo-co,are sites for N2 binding and reduction and the Mo atom of FeMo-co is the site for H reduction. Combining these data with further bioinformatical analysis,we propose that two parallel electron channels may exist between the 8Fe7S cluster and FeMo-co.  相似文献   
1000.
以湖北鄂西某高磷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还原焙烧-弱磁选方法进行试验,并用黑曲霉对磁选后精矿进行微生物浸出脱磷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对精矿品位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比例、磨矿粒度.最佳焙烧-弱磁选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25 min、还原剂配比6%、磨矿粒度-0.074 mm95.08%,在此条件下获得精矿品位57.25%、回收率90.20%的较好的选别指标.黑曲霉对精矿中的磷元素具有较强的脱除能力,微生物浸出作用8d后,在较低的矿浆浓度下矿石的脱磷率为79.68%,矿石中的含磷量由0.85%降低到0.17%.该研究为微生物用于铁矿石的脱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