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314篇
教育与普及   5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3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89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800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腐败是同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传统政治文化密切联系的,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根源,主要表现在官本位的历史遗毒,呈现出权力拜物教、人治政治等特点;儒家政治文化的影响;宗法观念下形成的人情文化.这些成为我们分析腐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预防和惩治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杨昌敏 《遵义科技》2007,35(5):42-45
据风冈县史料记载:早在我国茶圣陆羽的《茶经八之出》一书中记载,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赞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其中所记的夷州辖地包括了今天的凤冈。夷州的治所就设在风冈北面的绥阳镇。夷州是古代的茶区,其茶叶是向朝庭进贡的物品,人们不易得到,因其是贡品,  相似文献   
93.
钟飞腾 《世界博览》2008,(22):28-30
三十年开放实践,进一步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开放,向谁开放,怎样开放?  相似文献   
94.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是解决中国各项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重任。各阶段历史教学的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95.
赵欣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97-197
英语教学是与英语文化认知分不开的,从英语文化着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的发音,语法和词汇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96.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农业增产主要依靠提高单产,肥料的施用对作物单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影响了农业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7.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文化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乡村社会曾兴起一股"废庙兴学"之风。其最初只是一种有知之士个人在民间的自发行为;清末新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广泛推行(实际上只是部分地区执行);民国初年,"废庙兴学"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对推进乡村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遇到了宗教文化和乡村传统势力等重重阻力。"废庙兴学"是一个多面体,它既有促进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教育程度的积极作用,又扩大了我国民间宗教文化自身的影响,加强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可能成为激化民众社会矛盾、危害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8.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也是这样。下面是我多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尝试过的几种趣味导入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9.
萨维尼是19世纪历史法学派的核心人物,在对古典自然法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精神论”的思想,认为法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自给自足与自我演进的过程,法的本质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法的最好来源是习惯,主张从历史的角度去建构具备民族精神的本土化法律制度。但由于萨维尼过于保守的政治倾向,过高地估计了习惯法的作用,使其历史法学的思想存在一定的瑕疵。以史为镜,客观地研究萨维尼的法律思想,提炼和升华其“民族精神论”,建构适合本民族的良法。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对于我们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历史的时针不容反拨。它不可能为我们重演一遍,如何考察,了解过往的文学历史?我们以为莫过于翻阅当时文学期刊,当年,那些主张各别、风格各异的刊物,犹如一股股浪头,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潮流滚滚向前,这些刊物是历史的原始存在,它生动地记录着以往的事迹,那里飞动着时代风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