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01.
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新思潮派的文学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他的前期创作以历史题材为主,其旨趣在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揭露风行于世的利己主义,表述他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后期创作转向现实题材题材,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幻灭情绪,由揭露他人的利己主义进而剖析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902.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事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从事的图书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出版机构、编译西书、办刊物;创办图书馆,加强藏书建设;传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进行开架借阏等读者服务工作。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03.
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现代的科学与迷信演变,在此基础上,对科学与迷信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现代迷信的死灰复燃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04.
概述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性质和特征,总结和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过程,并特别介绍了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05.
以近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次极具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例,揭示维新派的政治激进主义、新兴资产阶级制度西方化等政治变革所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906.
近代广州善堂发展迅速,兴起了大量由地方士绅及商人群体创办并长期经营的慈善组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广州九善堂,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崇正善堂为广州九善堂之一,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善堂.文章通过对该善堂的救济思想、筹建过程、组织架构、经费收支、慈善活动等的考察,探讨近代广州善堂与地方政局及粤商群体的联系,进而回应近代善堂的地方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907.
本会会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副教授新作《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一书是我国首部近代科技传播史,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顾问范岱年先生作序,2011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系由郭金彬、徐梦秋任主编,吴文俊、席泽宗任顾问的《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第二辑十部专著之一。该书基于近代科技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然而,中国却跨进了近代科技这一史实,从传播渠道入手系统  相似文献   
908.
小瑞  赵焯铨 《少儿科技》2014,(11):15-16
<正>~~  相似文献   
909.
方在庆 《科学》2014,(3):6-11
近代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的欧洲,究其社会根源错综复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科学的出现做了必要的铺垫,哲学家、自然研究者与高级工匠的结合,科学机构的建立,欧洲社会在1600年前后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好奇心和驱动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扩张精神,以及积极入世的新教伦理,都为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910.
中日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史,日本社会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源自中国。中日作家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许多对方国家的民众形象。在近代日本作家笔下,中国人无数次地成为创作对象,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中国普通劳动者、小市民等阶层。对明治、昭和、战时及战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后会发现,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平民形象的定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