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Single supersaturated NaClO4 aerosol droplets on a quartz substrate were observed by 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for their morphologic changes with decreasing relative humidity (RH). The supersaturated droplets were found to form anhydrous NaClO4 at -10% RH. Three stages were roughly observed in this process, i.e., the main stem appearan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es growth, and the deep dehydration. The main stem grew steadily and finished in 120 ms. Affected by both crystal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evaporation, primary branches grew for 1200 ms, accompanied by a slower growth of secondary branches. The deep dehydration was more complicated, and lasted for a longer time.  相似文献   
42.
通过试验测试及动力学方程计算,研究了(TiCr)1-xVx(x=0.05,0.10,0.35)V-Ti-Cr系合金吸氢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随着钒含量的增加,合金由莱维氏单相结构逐渐转变为莱维氏相和低钒含量的体心立方(BCC)固溶体两相结构,最终转变为高钒含量的BCC固溶体单相结构.相应地,其吸氢机制也由化学反应控制,逐渐转变为形核长大机制,最终转变为三维扩散机制.相结构的变化同吸氢机制的变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吸氢动力学机制不同,表现出吸氢速率不同,化学反应控制的吸氢过程速度较快,三维扩散机制控制的吸氢过程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3.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沉淀pH值和陈化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N2等温吸附-脱附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物相、孔结构、表面形貌和粒子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应选取较低的pH值,并且不经过陈化以避免前驱体中出现Cu2(OH)2CO3影响Cu的分散性,超重力反应器转速700r/min;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物相中CuO-ZnO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焙烧所得铜基催化剂粒度小,Cu分散度高,存在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44.
甲烷完全氧化反应的Cu/Ce-Zr-O固溶体电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对以甲烷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Cu掺杂Ce-Zr-O固溶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中ZrO2四方晶相含量最高,其次是共沉淀法,含量最低的是浸渍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嵌入Ce-Zr-O固溶体晶格并为后者所高度分散和稳定的Cu相对较多,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以晶相CuO形式存在的Cu相对较多.当Cu的掺杂量增大时,催化剂表面过氧物种O22-(或氧自由基O-)的浓度增加;CeO2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表面O22-或O-等过氧物种的浓度.研究结果与Cu掺杂Ce-Zr-O固溶体在甲烷的完全氧化反应中表现出的催化活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5.
铜与锰金属粉末的烧结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锰固溶体的方法,研究了铜-锰粉末压坏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利用粉末冶金法烧结铜-锰混合粉末,可以形成单相固溶体,其扩散机理属于单向扩散,即锰进入了铜,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铜-锰烧结压坏的密度和硬度都有下降的趋势,铜-锰粉末经混料,预压、热压成型后,按不同烧结参数(包括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在800℃烧结,保温50h,可制得铜-锰固溶体。  相似文献   
46.
采用"烧结-球磨"方法制备Mg0.92In0.05Zn0.03三元固溶体合金,减小了Mg的晶格常数.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吸放氢过程的相转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微观形貌及相分布.采用体积法测定合金的等温吸放氢曲线(PCT)和动力学曲线,确定了合金的吸放氢反应焓变、熵变及氢化反应激活能.结果表明:Mg0.92In0.05Zn0.03三元固溶体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和动力学性能,脱氢反应焓降低至-68.6 kJ/mol H2.  相似文献   
47.
报道了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光声光谱(PAS)测量系统,直接测定无辐射过程,研究Ⅱ-Ⅵ族化合物粉末发光材料特性。测量了[CdS]_(1-x)[CdSe]_x和[ZnS]_(1-x)[CdS]_x 粉末固溶体带隙与材料制备组份重量百分比x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关系均呈非线性。  相似文献   
48.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Y-O固溶体,并用XRD和Raman对Ce-Y-O固溶体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当n(Ce)/n(Ce+Y)(摩尔比)≥0.6时,Ce-Y-O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而n(Ce)/n(Ce+Y)≤0.5时为体心立方结构。固溶体的生成有利于提高氧化还原性能。Ce-Y-O固溶体担载PdO催化剂的CH4氧化活性表明,n(Ce)/n(Ce+Y)对担载PdO催化剂的CH4氧化活性影响很大,当n(Ce)/n(Ce+Y)=0.8时催化剂活性最高,CH4转化率50%的温度为350℃,完全转化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49.
依据多组元高混合熵合金的合金设计理念,设计了一族九组元AlxTiVCrMnFeCoNiCu高熵合金,并研究了该合金系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合金系具有超过1.3GPa的断裂强度,其中AlTiVCrMnFeCoNiCu合金达2.4GPa,同时AlTiVCrMnFeCoNiCu和Al2TiVCrMnFeCoNiCu两种合金还具有一定的压缩塑性;(2)合金系枝晶和枝晶间隙区均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且随Al含量的提高而近线性提高;(3)固溶强化机制、纳米相弥散强化机制和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相转变使得合金系具有很高的断裂强度和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50.
选用(NH4)3PO4作添加剂,生长了不同添加量的LAP晶体,实验发现:添加(NH4)3PO4后,扩大了晶体生长的过饱和温区,抑制杂晶的生长,提高了晶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