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辽西及其北部邻区中和代盆地基底结构与盆地构造样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及其北部邻区在中生代发育了一系列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含煤,油气盆地,这些盆地发育在不同的基底结构单元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加里东褶皱带和兴蒙海西褶皱带。基底结构对盆地的影响或控制是通过岩石圈伸展和地幔热流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72.
水资源是辽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虚拟水战略对于保障辽西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虚拟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辽西主要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及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提出进口虚拟水的方式是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
《自然杂志》2005,27(1):F002-F002
热河生物群开始形成于距今约1.2亿年的中生代早白垩世,中国的辽西地区是生物群分布的中心,由于频繁的火山活动,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74.
MT构造碳酸盐岩(Molar-tooth structure carbonate)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其成因至今还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重要的地质意义使得它越来越引起地学界的重视.文中报道了在凌源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发现MT构造.通过对雾迷山组MT宏观、微观特征的详细观察,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综合研究表明,MT断续发育于上部灰岩段,有细纺锤形、碎屑状、细长条带状(和/或肠状)及小瘤状(或不规则形态)等4种类型,其形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MT发育层位Sr/Ba和Ca/Mg较高,相比邻近不发育MT的层位,分别表现为高艿δ13C和低δ8O.MT构造岩石学、形态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潮间带下部至风暴浪基面附近的潮下带环境,背景条件具有气候温暖、海水碳酸钙过饱和、生物产率较高,局部菌藻类生物富集的特点,碳酸钙软泥钙化速度快,菌藻类生物具有催生MT的作用.雾迷山组MT与同样发育MT的北美中元古界Belt超群及俄罗斯里菲系碳同位素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它是区域和全球前寒武系对比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75.
A recently discovered megafossil of whole plant cycad is briefly reported here. The specimen is collected from the Yangcaogou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in Changheying, Beipiao, Liaoning. The whole plant is preserved intact on a sandstone slab, 89 cm long and 130 cm wide, including leaves up to 82 cm long and a male cone physically attached to the stem apex. Analysis on the morphology, arrangement and venation of leaf and pinna, male co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arts indicates that the fossil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ving Zamiaceae in Cycadales. This cycad fossil is hitherto most completely preserved cycad specimen including both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Its discovery contributes much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of cycads, palaeoclimate as well as palae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6.
金松属是松柏类金松科的单种属(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和活化石. 虽然保存有不少叶部化石记录, 但与金松科系统关系密切的木质部化石报道却十分罕见, 尤其缺乏对木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髓部和初生木质部特征的解剖学证据, 因而无法确知金松型植物木材解剖特征的演化关系. 辽西地区新发现的中侏罗世金松型松柏类化石木材, 标本具有保存完好的原始金松型次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木质部以及异质的髓部. 这种木材解剖特征在金松科化石记录中是首次发现, 为全面了解该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历史和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解剖学证据, 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北部侏罗纪燕辽植物群的多样性内容.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决辽西北干旱风沙地农田抗旱增收的问题,用化学和农田试验的方法,对辽西北风沙区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培肥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 g/kg、45.7 mg/kg、4.0 mg/kg、13 mg/kg,含量水平均较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对作物产量无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干旱年份可增产45.6%~63.5%。说明在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磷养分已不是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土壤中有效钾质量分数的下降已经上升为主要限制因子。该区农业生产上应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78.
张俊凡  梁文庆  罗斌 《科技信息》2011,(20):138-139
本文基于野外典型剖面的调查,并结合室内观察,对义县盆地义县组顶部金刚山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相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沉积相标志法,得出义县组金刚山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相至滨湖相-浅湖相半咸水泥坪混合坪碳酸盐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辽西-冀北地区的凌源、承德、滦平和义县一北票地区相关层位的LA—ICP—MS的锆石U—Pb测年,结合前人的测年数据,得出了以下认识:在凌源地区,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是角度不整合,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年龄范围在133-130Ma之间(7个样品),义县组火山岩的年龄范围在126—120Ma之间(11个样品);在承德的骆驼山地区,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火山岩之间是角度不整合.在该地区张家口组下部测得的年龄是124Ma(1个样品),并结合前人的测年结果,显示了该地区张家口组的下部年龄在124—129Ma之间;在滦平盆地,中-晚中生代最大的沉积间断的底界年龄被大店子组顶部的玄武安山岩限定在130Ma左右(2个样品);在辽西义县-北票地区,前人测得占义县组厚度约3/4厚度的义县组尖山沟层(砖城子层)及以上层位的时间范围在126—120Ma之间,义县组底部层位的年龄是132Ma.同时在辽西-冀北地区,测得土城子组的上限年龄在136Ma左右(2个样品).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并结合辽西-冀北各个地区的地质特征,反映了在辽西-冀北地区,在土城子组形成之后(136Ma以后)到126Ma左右期间,有一次波及范围极广的构造事件,形成了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并且该角度不整合的下限年龄在不同地区是有区别的;该角度不整合的主体形成时间在132—130Ma到126Ma之间.该角度不整合之上、之下层位中的构造特点、生物组合均有明显的区别,这暗示了该角度不整合也是该地区中生代主要的构造转换界面.  相似文献   
80.
为进一步发扬和传承辽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阐述辽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价值和特点,并结合其特点提出把劳作性强的体育项目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把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纳入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表演性强的体育项目发展成为特色民俗旅游项目等3条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可有效促进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