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6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水轮机通流部件表面磨损波纹与湍流边界层中的不稳定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小扰动理论对近壁湍流粘性子层中的流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讨论其与湍流核心区相干结构的关系,提出一个简化的湍流相干结构模式即小扰动作用下近似连续分布的Kelvin-Helmholtz涡层的不稳定波状运动结构;运用此模式简要分析了稀疏颗粒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运动。结果表明,相干结构对颗粒的运动及磨损波纹的形成起了支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2.
The mechanism of the CO2diurnal cycle is a basis for investigating the carbon budget and its impacts 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Regional diurnal variations in CO2concentration 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have been studied widely.However,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attern of the CO2diurnal cycle in China.In this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glob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Goddard Earth Observing System(GEOS)-Chem,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O2concentration and its variation over China from 2004 to 2012.Meanwhile,we also analyzed the CO2concentration as observed by two eddy covariance flux observation towers,one located in Beijing(39°580N,116°220E)and one in Hefei(31°550N,117°100E),using LI-COR 7500A infrared gas analyzers.Observations showed the amplitude of the CO2diurnal cycle at Hefei to be larger than at Beijing,due to stronger ecological activities.GEOS-Chem successfully captured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diurnal cycle of the CO2concentration in the boundary layer observed at both Beijing and Hefei.However,som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model and observations did exist;specifically,the model tended to underestimate the amplitude of the CO2diurnal cycle.The data also showed that traffic emission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CO2concentration in the boundary layer.  相似文献   
223.
吴忠林 《河南科学》2014,(8):1395-1398
首先给出三种不可压磁流体方程组及其相互关系,其次给出这三种模型解的已有结果,最后指出由该模型衍生的相关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224.
运用大涡模拟结果分析并讨论了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层厚度特征及其参数化.常见的参数化方案是建立归一化夹卷层厚度与对流理查森数(Ri*)之间的指数对应关系,但不同研究结果得到的幂指数有很大差异.分析表明:“Ri*方案”本身是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另一种理查森数(RiN),即浮力理查森数,可以较好地表征夹卷层厚度.大涡模拟结果表明:“RiN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夹卷层厚度参数化的不确定性.为消除湍流随机性对参数化的影响,我们对大涡模拟结果进行了时间平均处理,并用所得数据讨论了夹卷层厚度与浮力理查森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很好的指数对应关系,平均幂指数为-2/5;计算结果同时显示,幂指数仍然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1/3~-1/2).夹卷层厚度的这种特性反映出夹卷过程的复杂性,即兼有热泡和界面振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5.
用自制的微热偶式测温和测湿装置分别对大直径水平旋转圆筒表面温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旋转对顺向侧和逆向侧的影响情况有所不同顺向侧边界层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一直增大,而逆向侧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用微热偶式测温装置测量边界层温度分布时,由辐射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3%,用微热偶式测湿装置测量边界层浓度分布时,由辐射引起的湿球温度测量误差在3%~8%,且离圆筒越近测量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226.
研究了一类奇摄动半线性椭圆型方程的Dirichlet问题,在M.Vishik和L.Lyusternik坐标变换的基础上,利用边界层函数法构造了其一致有效的渐近解,并进一步构造该问题的上下解, 验证上下解满足Amann条件证明该问题解的存在性, 同时进行了余项估计.  相似文献   
227.
介绍了MD膜驱油剂的理论。陈述了MD膜驱油的几种机理(主要包括润湿性转变、吸附作用、能量“场”形成等);通过边界层的模型分析了能量“场”理论;展望了MD膜在三次采油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28.
在一定条件下,讨论了一类二阶非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利用匹配原理,针对3种情形分别得出了该类问题解的渐近展开式,推广了文[12]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229.
在不同压力梯度边界层流中,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壁面局部脉冲扰动激发大涡结构的演化机制和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局部脉冲激发产生的大涡结构成因的许多特点,如幅值演化,高低速条纹结构,流向涡的产生,上喷和下扫过程,平均速度剖面存在拐点等特性与实验及某些数值结果非常相似.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在逆压梯度边界层流中容易被激发产生大涡结构,且扰动幅值的增长、流向涡的形成、影响区域的范围及流场的三维特性等均大于零压和顺压梯度的情况;反之,在顺压梯度边界层流中不易被诱导产生大涡结构.  相似文献   
230.
河口底边界层细颗粒泥沙运动往往受边界层内多种尺度的动力过程影响而变得十分复杂。由此,基于座底支架上的ADV与OBS,于2010年枯季在珠江磨刀门水道分别进行大、中、小潮的底边界层观测,对磨刀门水道底边界层湍流动力特征与小尺度泥沙交换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悬沙有效沉速、床面切应力与底床侵蚀率的变化范围随着潮差的增大而增大;底床侵蚀率与平均流速变化规律相似,当流速小于0.3 m/s时,侵蚀率基本保持在0.002 kg/m2左右,流速超过此临界值时,床面泥沙发生再悬浮。悬沙和床沙交换过程随着潮差增大而增强,且落潮时段强于涨潮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