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7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737篇
系统科学   210篇
丛书文集   412篇
教育与普及   15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5篇
现状及发展   9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112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74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生成树的个数是评估图(网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且被广泛研究的量.一般的图还无简单有效的算法计算生成树的个数,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性质推出了步数可变循环图中生成树计数的在线性时间内即可实现的算法,并应用于具体的图中.  相似文献   
962.
Klebsiella oxytoca HP1 adhE基因插入失活法构建产氢重组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醇是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HP1厌氧发酵产H2的主要副产物, 每生成1.0 mol的乙醇需要消耗2.0 mol NAD(P)H, 从而降低了H2的产量. 本研究以编码乙醇脱氢酶系(含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活性)的adhE基因为改造目标,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了以提高产氢为目标的K. oxytoca重组菌. 构建工作包括: 根据adhE基因保守序列框克隆K. oxytoca HP1 adhE基因片段, 以质粒pMHE6为模板进行链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的扩增, 表达链霉素抗性的aadA基因片段和adhE基因片段分别与载体pMD18-T相连构建重组质粒, 同源整合质粒pTA-Str的构建, 以链霉素作为筛选标记筛选重组菌. 菌落PCR鉴定结果表明, aadA基因表达盒通过质粒pTA-Str的介导已定点插入K. oxytoca HP1基因组中, 成功地构建了adhE基因部分片段缺失的重组菌. 葡萄糖发酵实验结果表明, 相同发酵条件下, 重组菌比野生菌的产氢量提高了16.07%, 乙醇产量下降了70.47%.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产氢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63.
对2001~2003年间Cluster星簇穿越极尖区期间观测到的电离层起源的离子(O+离子, He+离子和H+离子)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主要研究了这些离子的数密度与地磁活动以及太阳风动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O+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He+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不相关, O+离子和He+离子数密度都和太阳风动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离子数密度与太阳风动压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而和地磁活动指数Kp不相关. 最后, 对这些离子的特性与太阳风动压及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4.
复杂性与社会分化——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卢曼看来,社会系统总是处于极端的复杂状态,同时也处于一种复杂化的过程之中。系统的复杂性征使其在面对环境的影响时,出现各种内在的危机和各种不平衡现象,并产生一系列的运作难题,使社会系统无法以其原来对付环境的原则进行实际运作,迫使社会系统不断地进行复杂性的化约和自我的区分化以化解危机,而社会系统也在此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演化和进化。  相似文献   
965.
MinD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ATP酶, 在真细菌、古细菌以及植物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已研究过的4种绿藻(Mesostigma viride, Nephroselmis olivacea, Chlorella vulgaris, Prototheca wicker-hamii)中, MinD基因均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 但在拟南芥中, MinD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 其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并参与叶绿体分裂的调控, 说明在高等陆生植物中, MinD基因已经转移到核基因组. 然而, 对于在质体进化过程中MinD基因从叶绿体转移至核的机制还不清楚. 我们从单细胞绿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衣藻)中鉴定了一个核编码的MinD同源物CrMinD, 其在野生型大肠杆菌(E. coli)中的过表达会抑制细胞的分裂并导致丝状细胞的形成, 表明植物MinD蛋白在进化上的保守性. CrMinD-egfp在烟草和拟南芥中的瞬时表达确认了CrMinD蛋白在调节叶绿体分裂中的作用. 在已公布的所有陆生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中, 没有发现MinD的同源物, 说明MinD基因从质体转移至核这一事件在进化出陆生植物以前就已经发生了.  相似文献   
966.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7,(9A):53-53
美国林业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基因改良迷你树,这种树有的仅1m高,满足了人们对小巧可爱树种的需求。从古至今,人们不但欣赏大树的伟岸,也喜欢小树的可爱,因此有了盆景。设计师通常通过培育老根、剪枝等方法来控制树木的生长。在城市的街道和园林中,一些树木也不宜过高过大,绿化工作者也大多采取剪枝的方法控制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67.
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以咔唑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菌株PJ3, 用 16S rDNA 鉴定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 构建了PJ3菌株基因组文库并获得一株阳性克隆JM109 (pUCW402). 通过GenSCAN软件和BLAST分析发现, 在插入pUCW402的外源片段(3360 bp)中存在一个由933 bp片段编码的2,3-二羟基联苯双加氧酶基因. 进化分析表明, 从PJ3来源的2,3-二羟基联苯双加氧酶在进化树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 编码该酶的基因定位于节杆菌PJ3的基因组DNA上. 为了鉴定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构建了BL21 (pETW-8)重组菌株. 与菌株JM109 (pUCW402)和PJ3相比, 2,3-二羟基联苯双加氧酶的表达水平在BL21 (pETW-8)中最高. 酶活分析表明, 2,3-二羟基联苯双加氧酶不具有绝对专一性, 对2,3-二羟基联苯的催化能力高于邻苯二酚. 因此推测PJ3菌株对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过程中, 2,3-二羟基联苯双加氧酶主要负责催化双环化合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968.
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信号分子, 参与调控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 特别是在诱导植物防卫基因表达中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NO和H2O2是否参与棉花抗大丽轮枝菌毒素(VD-toxins)的抗性反应以及其对GST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 NO和H2O2信号参与棉花细胞抗大丽轮枝菌毒素的信号途径, 从而诱导抗性反应. NO和H2O2信号可能协同作用, 但不相互依赖. GST基因在棉花悬浮细胞抗大丽轮枝菌毒素抗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NO对GST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依赖H2O2, H2O2GST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69.
中国大洋19航次第一航段,“大洋一号”科学考查船于2007年2月7日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的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所的陈永顺教授作为该航段首席助理带领其研究小组参加并负责海底热液羽状流异常探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0.
具有可变抽样区间的二维EWMA控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维EWMA控制图进行了可变抽样区间设计,利用Markov chain方法计算出了过程的平均报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控制图较常规的固定抽样区间控制图能更快更准确地发现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