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05篇
教育与普及   1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489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刘艳  赵成刚  蔡国庆  黄璐 《科学通报》2010,55(26):2635-2642
论述了非饱和土应力状态变量的选择问题, 非饱和土功的表达式表明应当采用广义有效应力、修正吸力和气压三个应力状态变量来描述非饱和土的行为. 随后对非饱和土中三相的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 通过非饱和土中气相的体变特性的研究, 指出气相的体变与其他两相的变形是相互影响的, 揭示了土中气相的体变和固体-液体一样也可以分为弹塑性两部分, 结合气体的基本定律可以得到气相的压力-体变关系. 考虑气相对土体硬化的影响, 提出了一个各向同性应力作用条件下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最后给出了一些预测结果并和Wheeler等人给出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82.
地基基础工程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及使用至关重要,其造价高、工期长.科学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方式对于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3.
在总结国内外土石坝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西部高土石坝建设特点,着重讨论高应力条件下土石料的试验方法、强度变形特性与本构模型、长期变形特性、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以及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84.
EPS颗粒轻质混合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联高压固结仪,采用分级加载和分别加载方式,对新型填土材料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蠕变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压缩蠕变本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EPS颗粒轻质混合土呈现衰减蠕变特性,不出现急剧流动阶段;压力越大,达到蠕变稳定的时间越长.由蠕变本构关系式计算的蠕变变形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这种蠕变本构关系式总体上能够反映这种新型填土材料的蠕变特性,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85.
针对地基土卓越周期与结构物自振周期接近而产生共振破坏以及地震中的许多震害均与地基土的卓越周期密切相关的情况,以场地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试验方案,通过室内波速试验,分别模拟不同密度、含水量以及应力状态下粘土、砂土和粉土的剪切波响应特性,分析了场地土卓越周期变异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建设荷载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地基土密度加大,弹性模量提高,从而改变了土体的动力性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变快,地层的卓越周期减小,局部或整体地改变场地类别,从而影响到原有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在抗震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前后场地类别随地基土卓越周期变化对建筑物的抗震影响。  相似文献   
686.
对原状软土地基石灰土路堤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拍摄的模型图片、位移计测得的路堤和地基表面位移,以及模型地基侧面的标记点位移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原状软土地基上的石灰土路堤在2~4 m的堆载过程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开始断裂;地基中最大水平位移增量Δδmax与路堤中心下地基沉降增量ΔS之比值在4~6 m的路堤堆载阶段发生突变,预示地基趋于失稳,这与离心模型试验观察结果及采用不排水剪指标的太沙基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一致;鉴于石灰土的脆性和低抗拉强度,在实际软土地基石灰土路堤工程中可采用低于2 m的低路堤形式,也可在石灰土路堤中采用加筋的方式来提高其整体性、抗拉强度和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  相似文献   
687.
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固结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是由长塑料排水板与短水泥土搅拌桩组成的新型复合地基,该工法不仅利用短桩提高浅部地基承载力,而且通过长塑料排水板加快深部饱和软土的排水固结过程.针对长板-短桩工法处理上海A15I级公路深厚软基的固结特性,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段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超孔隙水压力、沉降变形以及桩土压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观测与分析总结发现:排水板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深厚软粘土的固结速率;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通过排水固结快速地提高桩间土强度,发挥桩间土承载作用;长板-短桩工法利用施工期的预压完成了80%以上的固结沉降,从而实现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8.
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模拟,对于从细观角度揭示其力学特性至关重要,但目前研究多采用刚性边界条件.使用黏结球颗粒代替橡胶膜,实现围压柔性加载.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饱和土三轴数值试验模拟流程,并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数值试验.从宏观破坏形态和细观剪切带、配位数、接触力等方面研究不同围压下非饱和土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受围压影响较大,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围压越大,剪胀性越小;试样主要表现为鼓胀破坏,破坏后剪切带在形态上呈对称的“X”形,剪切带的形成开始于颗粒的转动,到达峰值应力时,内部转动颗粒发生贯通,剪切带基本成型,围压越大,剪切带上转动颗粒数目和转动角度越小;配位数先增加后减少,与体应变变化趋势一致,且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剪切使法向接触力概率密度函数峰值左移,并且使法向接触力不均匀性增大,围压越大,法向接触力分布越均匀.该研究成果可为从细观认识非饱和土的力学行为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689.
为获得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及孔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桂林红黏土、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更严格的单因素控制试验,在保持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探讨两种土体的电阻率随含水率(保持土体类型、孔隙率不变)、孔隙率(保持土体类型、含水率不变)的变化规律,并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含水率和孔隙率变化的土体体积含水率,探讨电阻率与体积含水率间的确定性关系及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孔隙率一定时(含水率一定时),两种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孔隙率)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两种土体电阻率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剧烈减小,而后逐渐变缓;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两种土体电阻率均随体积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红黏土电阻率与体积含水率间呈幂函数关系,粉质黏土电阻率与体积含水率间呈线性关系,基于体积含水率得到的两种土体电阻率经验公式相关性较高,可应用于红黏土、粉质黏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90.
为研究一种新型挡墙结构—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受力变形特性,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条形荷载作用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的面板水平位移、挡墙沉降、水平土压力、竖向土压力的规律。结果表明: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的变形与受力规律相似且差值不大;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面板后水平土压力沿着挡墙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填筑阶段时,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筋材处的竖向土压力沿水平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发生在筋材中后部;加载阶段时,随着距面板的距离增大,筋材处竖向土压力先增大后减小。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的变形与受力规律相似,两者性能较为接近。由于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成本较低,在实际工程中是一种较好的替代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