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教育与普及   2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38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有时也夹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层。文章主要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孙仕敏 《科技信息》2009,(26):100-101
本文结合杭州火车东站扩建工程实际工程情况,说明了塑料排水板的施工工艺过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回带现象原因,认为回带与套管端部结构,土层土质及施工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并提出了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盖竹溪矿区地层、区域构造、成矿特征的进行了分析,阐明本区多金属找矿的思路,指出福建省多金属矿成矿时期,并对其它其区多金属多矿区找矿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以北京十三陵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研究为主,综合燕山东段,太行山中北段和蓟县中,新元古界典型沉积层序特征,建立了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层序地层剖面,并探讨了其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在华北中,新元古界内识别出5个大层序和19个层序,从成因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华北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和地层缺失。对中、新元古界沉积层序级别和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晚古代地层中普遍存在着沉积间  相似文献   
995.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简述了干振碎石桩在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中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原理及施工工艺,并对施工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解决和预防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软基而引起的各种病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水泥土桩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水泥土桩的受力破坏机理的分析, 认为水泥土桩是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的桩.提出了可通过对桩身强度的控制使其按刚性桩设计.从而达到既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又可提高桩的单桩承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分析了刚性桩在沿海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问题,分析了其荷载传递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8.
上海软土质构法隧道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上海软土盾构法隧道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地面沉降、衬砌防水、衬砌防水、蛇行及盾构进出工作井的地基处理等技术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现场监测,并与理论计算加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完善了由微差井温测试资料确定原始油藏导热系数的理论,分析了钻井、完井或洗井造成井筒及近井带地层冷却对后期温度恢复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由井筒内流体介质温度测试资料反推对应地层温度曲线的方法。分析了热平衡状态下井筒本身的存在造成井筒内测试温度与实际地温的偏差及对地层导热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八组室内模型试验,揭示了硬壳层软土地基中界面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界面附加应力与硬壳层厚度、荷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硬壳层软土地基界面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图2,表3,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