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42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0篇 |
丛书文集 | 405篇 |
教育与普及 | 23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00篇 |
现状及发展 | 32篇 |
综合类 | 76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380篇 |
2013年 | 313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443篇 |
2010年 | 408篇 |
2009年 | 462篇 |
2008年 | 563篇 |
2007年 | 524篇 |
2006年 | 438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384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291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82篇 |
1999年 | 293篇 |
1998年 | 224篇 |
1997年 | 172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43篇 |
1993年 | 115篇 |
1992年 | 116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当前,河南省已基本形成定位科学、层次分明的实验室体系,实验室已成为创新体系中的一股重要科研力量。与此同时,因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投资主体缺乏、投资方式单一、投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灵活等问题,使科技金融工作出现较大面积的短板,严重制约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为此,本研究瞄准“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发展目标,从投资主体、投融资渠道、科技金融产品、资本支持环境等方面出发,对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路径、模式等方面提出创新发展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金融服务能力和资本支持力度,从而实现产学研用融合的良性循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含功能中心根顶点的网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简化运算,得出其减-缩边公式。【方法】先利用条件概率推导出二阶平方期望的减-缩边公式,再利用已有的一阶期望减-缩边公式。【结果】得到方差的一个二阶分解递归计算方法,从而简化了运算。进一步,推导了一些特殊根图的具体的方差分解计算公式。【结论】较好地解决了网络方差计算的减-缩边公式问题,研究了根顶点不同位置时候的网络稳定性及优化问题,讨论了有均匀分布先验和 Beta 分布先验时,后验方差的计算公式问题。最后,结合期望和方差讨论了含根网络的整体优化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面对日益增加的需求不确定性及激烈的市场竞争,SERU (赛汝)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于日本电子装配制造企业.国内一些制造装配业正尝试将传统的流水线转化为SERU装配方式,简称LINE-SERU转化.一些文献报道了日本企业实施LINE-SERU转化的效果,而学术界对国内企业实施SERU装配方式的生产组织与运行效率缺乏理论分析和标杆分析.本文以国内某医疗器械装配企业实施LINE-SERU转化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系统地讨论了国内企业实施LINE-SERU转化的背景、过程、影响因素及生产组织形态,从多维度比较分析了改善效果及原因;总结了国内企业与日本企业在SERU系统的构建方式、布局形态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处于LINE-SERU转化的初期,SERU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数量、精简作业人数和降低次品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改善效果不同于日本企业.建议国内企业依据其人力资源特征构建SERU系统、优化单元布局、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提高系统柔性和改善效率. 相似文献
107.
108.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著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著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著;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著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著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的升高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地捕集和利用二氧化碳,不仅具有环境保护意义,也具有工业和经济意义.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可设计的结构和组成、易于官能化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在气体存储/分离、生物医药、污染处理、能源、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咔唑类化合物构建的聚咔唑具有微孔结构,富含氮元素,对二氧化碳具有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功能性基团的引入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吸附性能.线型的二氧化碳分子具有高稳定性,其转化需要催化剂的参与以实现高效反应.利用功能性分子直接构建或后修饰策略,均能制备出具有催化活性的聚咔唑,多孔性、吸附性、催化活性的结合使聚合物在二氧化碳化学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还原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与分子催化剂相比,聚咔唑的多孔性不仅能保证催化位点与反应物充分接触,而且可实现底物的富集并对反应有限域作用,提升反应效率和选择性.作为异相催化剂,聚咔唑回收方便,在循环实验中依然能保持高催化活性.本文将重点介绍多孔聚咔唑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与催化转化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炼油厂废水处理污泥热解制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贺利民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3(2):74-76
对炼油厂废水处理污泥进行了催化热解产油实验,考察了温度(170-300℃)和反应时间(0-90min)对产油率的影响。温度越高,产油率越高,在300℃时,产油率达54.6%,经60min反应接近平衡。讨论了系统质量与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