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革胡子鲇和鲇的脑和延脑上初级味觉中枢组织构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鲇鱼在脑组织构造上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端脑发达,体积比视顶盖大;小脑特别发达,向前盖住中脑、间脑和部分端脑,向后侧形成耳状叶;间脑有明显的下叶,视交叉紧靠间脑前方,垂体在二下叶之间,远离视神经交叉.而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和迷走叶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显示了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延脑,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摄食行为及其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2.
为考查测定临界游泳速度(Ucrit)方案中的持续时间(△t)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的Ucrit及其代谢率的影响,于25℃条件下以6.0 cm·s-1为速度增量(△v),分别在△t为20和40 min时测定实验鱼的Ucrit和运动代谢率(Vo2).结果显示在△t为20和40 min时实验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分别为(31.89±1.29)和(30.17±0.98)cm·s-1,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分别为(4.22±0.16)和(4.05±0.14)BL·s-1(BL表示实验鱼的体长,以厘米计),两个临界游泳指标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而△t为20 min时的最大运动代谢率(AMR)为(183.36±12.80)mg·h-1·kg-1,显著高于△t为40 min下(139.66±8.75)mg·h-1·kg-1的水平(P<0.05);另外,当△t为40 min时,前20 min和后20 min的AMR分别为(152.08±10.79)和(121.61±6.68)mg·h-1·kg-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却显著低于△t为20 min处理组的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持续时间对南方鲇幼鱼的Ucrit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对AMR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实验鱼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关,也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的不同比例所致.  相似文献   
913.
如果说帝国型博物学的发展局限于近代西方文明,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则出现在人类诸文明的博物学传统之中,其共同特征是天人和谐的乌托邦理念。对日本阿卡迪亚型博物学传统的考察有助于从非西方视角丰富其理解。17世纪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东传刺激其形成了以辨物为核心的本草学传统。19世纪初,本草学与国学的交汇促进了万叶博物学的兴盛,幕末本草家畔田翠山可谓集大成者。万叶博物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感受、认知和体验自然的方式。日本近代化所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激起了部分有识之士的抗议,博物学家南方熊楠在反对运动中集中论述了神社周围的镇守之森的重要性,回应了如何在现代社会维持日式自然的挑战。战后高速成长导致日本环境问题丛生,197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使得里山模式成为备受推崇的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实践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14.
针对极端气候下南方地区黏土的冻融强度与含水率、最低气温和冻融循环次数密切相关的特点,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黏土在不同冻结箱温度下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试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冻结箱内温度下,冻融试样在开始1~4次冻融循环期间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显著,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黏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增加;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随着冻结箱内温度降低,冻融试样黏聚力增加,内摩擦角减小。总结了冻融循环冻土损伤的特征。  相似文献   
915.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天然居群的交配系统,揭示浙江龙泉和江西分宜天然居群的交配机制以及亲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南方红豆杉的科学保育和遗传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浙江龙泉和江西分宜天然居群亲代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运用12对SSR引物对71个亲代及8个采种母株的104个子代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浙江龙泉和江西分宜居群亲代的等位基因数(Na)皆为7,2个参试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831和3.552,浙江龙泉居群较江西分宜居群高出1.279个有效等位基因。2个参试居群的观测杂合度(Ho)均小于期望杂合度(He),且固定指数(F)大于0。浙江龙泉居群的等位基因丰富度和私有等位基因丰富度(AR=4.195,PA=1.832)皆大于江西分宜居群(AR=3.576,PA=1.647)。2个参试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略有差异,但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  相似文献   
916.
利用氨基纳米黏土介导的转化方法,应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生防细菌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B418并研究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将带有DsRed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1-DsRed转化导入B418菌株中,采用细菌培养法、继代培养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检测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通过氨基纳米黏土转化体系成功获得了荧光标记菌株B418-DsRed,与野生菌株B418相比,其生长曲线和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继代培养10代后,标记菌株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亮红色荧光,能够提取到外源质粒pGEX-4T-1-DsRed,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荧光基因序列DsRed,证明标记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平板对峙培养试验显示,标记菌株B418-DsRed对尖孢镰孢菌和大丽轮枝菌抑制率分别为55.25%和67.55%,与野生菌株B418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外源质粒的导入未影响菌株的抑菌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氨基纳米黏土介导成功实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构建的标记菌株B418-DsRed可用于该生防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及与病原菌的互作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