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红树莓品种的越冬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地区,采用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和萌芽生长法对不同红树莓品种的越冬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莓越冬枝条在-20~-25℃条件下遭受冻害,致死临界温度为-30℃,越冬期间枝条表皮保水能力较差,抽条现象较严重.树莓越冬伤害为冻害和抽条伤害两种,但主要是抽条伤害.  相似文献   
5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larval ecdysteroid com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is pest. The main component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 sacchari is 20-hydroxyecdysone, and also there is a little 26-hydroxyecdysone. The titer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from the 1st instar to the 7th instar was gotten higher gradually compared on ng ecdyster-oid/larva, but no regularity could be found about the titer if compared on ng ecdysteroid/g avoirdupois. There was only one peak of ecdysteroids (0.5475 ng/larva) showed at day 2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the 6th instar larvae. However, there were two peaks appear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the 7th instar larvae , one peak (0.29415 ng/larva) at day 3, another (0.214 ng/larva) at day 5.  相似文献   
53.
分布: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身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的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百五龄幼虫为材料,运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以胞外记录的方法,记录了柞蚕虫在体胸神经节的自发放电活动。结果,柞蚕幼虫胸神经节胞外自发放电有三种形式:慢节很单个放电、簇状放电及连续放电。  相似文献   
55.
1.栽培方式及播期.日光温室越冬栽培,7月下旬至8月份播种;日光温室早春栽培,9月上旬至10月初播种;塑料大棚、小拱棚春提早栽培,11月播种;春地膜栽培,1月播种;秋季双覆盖栽培,7月上旬播种.  相似文献   
56.
李宇飞 《大自然》2013,(4):72-73
胡蜂为什么拥有这么细的"腰"?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功能,对其生活又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呢?胡蜂科昆虫统称为胡蜂,俗名黄蜂。成虫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即身体可明显地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具有1对略呈膝状的触角、2只肾形的复眼和强有力的咀嚼式口器;  相似文献   
57.
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三唑磷乳油、甲胺磷乳油、水胺硫磷乳油等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0~2000倍的三唑磷乳油稀释液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72h后幼虫死亡率为40.3%~99.2%,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同倍数的50%甲胺磷,而次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但三唑磷的残毒药效时间短,且防治成本最低,从维护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三唑磷是种理想的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有机磷杀虫剂,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研究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和果蝇S2胚胎细胞(Schneider’s Drosophila Line 2)中的感染性。【方法】以Sf9和S2作为CSBV体外感染的细胞系,通过RT-PCR检测CSBV的Vp1基因表达情况从而判断CSBV是否能在两种细胞中感染并增殖。【结果】在S2细胞中并未检测到CSBV,说明CSBV不能感染该细胞;接种了CSBV的Sf9细胞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但在该细胞总RNA中可检测到Vp1基因的转录。通过克隆测序发现,从接种CSBV的Sf9细胞中克隆得到的Vp1基因序列与CSBV重庆分离株Vp1基因(NCBI登录号:KJ716806)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序列与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 virus,SBV)中国分离株聚为一簇。但是,当感染CSBV的细胞传至第3代时检测不到CSBV。【结论】CSBV不能感染S2细胞而能感染Sf9细胞,且不能在后者中进行增殖,暗示后者可能含有某类可清除CSBV的因子,从而为寻找CSBV寄生增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9.
在武威绿洲区开展花绒寄甲越冬试验,通过入冬前将不同生物型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别投入到土壤、落叶、木段、树木上,使其以自然方式进行越冬。翌年春,对越冬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投放自然生长繁育1年后花绒寄甲种群越冬存活情况。试验表明:不同生境中让其自然越冬,入冬前投入树木上的花绒寄甲成虫越冬存活率最高为17.49%,其中松褐天牛生物型、星天牛生物型和光肩星天牛生物型越冬存活率分别为12.37%、15.09%和25.01%;3种不同生物型花绒寄甲平均越冬存活率为12.65%,其中光肩星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越冬存活率为17.37%,抗寒能力优于另2种生物型。经过近一年自然生长繁育的花绒寄甲越冬存活率为17.28%,比入冬前投入花绒寄甲成虫越冬存活率高,具有较好的抗寒性强。试验表明:光肩星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在武威绿洲区越冬抗寒性较好,应在防治中优先使用;自然生长繁育种群,形成了一定区域环境适应性。通过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花绒寄甲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0.
稻水象甲越冬一般喜依山傍水的环境,但也可以根据环境发生改变,化学防治应抓住春季越冬成虫发生时段,以秧母田为重点,狠抓成虫,兼顾幼虫、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