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81.
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240~20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6~16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初步确定在200~10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并集中在150~100Ma为主(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高峰时间为130Ma左右;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且滞后于根据变质岩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伸展作用被抑制;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导致造山带岩石圈迅速强烈拆沉伸展和减压增温熔融,从而形成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总之,东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拆沉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J3—K1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相似文献   
82.
小波变换在超高压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类型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永久性”与“瞬时性”两种故障下故障相电压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线电路故障进行了电磁暂态程序数值仿真,通过对故障相电压信号的小波分解,两种故障下电压信号的小波变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较好地识别两种故障。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超高压超临界撞击流技术制备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方法及基本原理,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加载压力、系统加热温度、保压时间及撞击靶距是影响灵芝孢子粉破壁率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及对加热温度和撞击靶距所做的后续试验,确定了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试验系统进行灵芝孢子粉破壁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加载压力300MPa,系统加热温度250℃,保压时间1h,撞击靶距10mm。在此工艺条件下,灵芝孢子粉的破壁率为88.48%。  相似文献   
84.
从灵芝孢子粉破壁的过程出发,结合灵芝孢子粉的结构,分析了采用超高压超临界撞击流方法制备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射流引起的撞击是造成灵芝孢子破壁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基于超高压液相色谱-高清质谱联用(UHPLC-HDMS)的代谢组学方法鉴定大黄对高脂食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尿液生物标示物。UHPLC-HDMS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大黄组尿液,采用Marker Lynx软件处理质谱数据,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3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载荷图选择生物标示物,通过精确分子量、MSE信息和同位素分布,再利用HMDB等数据库对潜在的生物标示物进行鉴定。鉴定了10个生物标示物,高脂血症显示上调的硬脂酸酰胺、3-甲基尿苷、油酸酰胺和吲哚-3-甲酸,同时下调的3-氧-甲基多巴、甲基十三烷酸、S-半胱氨酸琥珀酸、脯氨酸、苯丙氨酸和植物鞘氨醇。高脂食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干扰了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代谢。大黄逆转了上调和下调的高脂血症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并改善了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代谢异常。基于UPLC-HDMS的代谢组学法能够应用于高脂血症及大黄对其的治疗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86.
张梁  岳菊宁 《科技资讯》2011,(13):150-150
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超高压变电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详细的阐述了相关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提出了超高压变电所自动化的设想与建议,希望能给同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7.
88.
双回高压输电线数字实时仿真模型及数字积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双回高压同杆输电线正常运行状态的一种分布参数模型,并给出了它的一种适合于实时仿真的数字积分法,作者应用这种模型和数字积分法对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实现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作者提出的模型是正确的,所选用的数字积分法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9.
超高压下聚苯胺导电性及FT-IR的就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金刚石压贴超高压装置对聚苯胺进行超高压处理,并在超高压下进行聚苯胺的电阻和红外光谱的就位测定。发现聚苯胺的电阻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但压力超过3.6GPa后又急剧增大。FT-IR测定的结果表明,聚苯胺分子链中的醌式结构单元在超高压作用下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90.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s formed by deep subduction of oceanic crust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tolithlc assemblage of typical oceanic crust, the peak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600℃, P-T path undergoing blueschist facies during prograde and retrograde metamorphic evolution, reepectively, with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of cold subduction. The further study of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constructing metamorphic reaction series of cold subduction zone, for understanding how aqueous fluids were transported into deep mantle and for classifying the types of UHP metamorphism in cold subduction zone. The uplift and exhumation mechanism of oceanic UHP metamorphic rocks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UHP metamorphism,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odynamic mechanism of solid Earth. As a traveler eubducted into the mantle depth end then uplifted to the surface,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s witness the bulk process from the subduction to exhumation and is an ideal target to study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end cycling of elements in subduction zon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one convergent orogenic belt can be usually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of oceanic subduction and followed 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d the two best-established examples of orogenic belts are Alpa and Himalaya. Therefore, the study of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 is the frontier of the current plate tectonic theory. As two case studi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s in Southwest Tianshan and North Qaidam, NW China,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