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当今高层建筑工程给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如今的建筑结构特征的前提之下,从钢筋、模板建设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框架结构的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972.
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为工程背景,阐述了大面积超长混凝土结构特点与难点,以及该工程采取的相应对策.通过对比分析在该类结构中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经济指标,说明采用预应力技术能有效控制裂缝,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73.
大型空间刚架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出了大型空间刚架结构系统变量相关的计算公式;根据大型空间刚架结构系统层次性特点,提出了系统串联组合分析法,并进行了比较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4.
本文针对多层剪切型框架结构,考虑层间构件恢复力——变位关系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建立了有效地求解滞变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增量——迭代混合算法,并通过变动参数比较计算,探讨了恢复力模型及其有关参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75.
本文针对框架结构体系.基于结构矩阵分析来自动生成机构的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寻找主要机构的失效树路径即“机构产生阶段分枝法”.通过对一个两跨十层框架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寻找及体系可靠度的计算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6.
977.
基于框架结构、箱基和地基土三者共同工作的空间受力体系,用能量法建立了上部框架结构参与箱基共同工作时等效刚度的通用计算模型.并根据势能等效的原则提出了“比例矩阵法”,推导了反映上部结构各层刚度在共同工作体系中发挥作用大小的刚度贡献系数解析表达式.揭示了上部框架结构某层的刚度贡献值随着层位的升高而衰减的若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78.
本文将进一步探求节点内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不同锚固方法、节点核芯区配有特殊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圆柱节点在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文中对节点区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粘结性能,节点核芯区的剪切变形、荷载-层间相对变位的特性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79.
根据隔震结构的特,点提出解耦假定,建立了振动系统分解法,将多层隔震框架的串联多质点振动体系分解为结构与基底限位阻尼器组成的弹塑性刚体滑移振动和上部结构体系内部的弹性相对振动两个系统.针对相对坐标系下的弹塑性滑移振动运动方程,用Wilson-θ法构造了系统分解法直接动力分析新算法.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显示,使用系统分解法求得的上部结构动力反应与普通直接动力分析法结果相差不大,但却可将隔震器设计阶段的弹塑性动力分析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  相似文献   
980.
为了实现基于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智能化审图技术,本文构建了框架结构施工图审图技术及功能架构,将三维施工图模型转化为Revit模型,对其进行配筋信息识别并完成框架梁、柱的配筋审核。分析了基于BIM的框架结构施工图审核技术相比于平法施工图审核技术软件在信息提取和视图模式方面的优化点。为结构配筋图智能化审核技术的发展做出探索,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中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