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7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88篇
教育与普及   12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9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29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大自然探索》2005,(7):5-5
你知道吗?空气中充满了浮质(气体中的悬浮微粒),在风的带动下,它们互相碰撞并飘向全球。这些浮质大部分由一般的矿物质微尘构成,但是还有至少25%看来是头皮屑、花粉、孢子及其他生物性浮质。科学家最近从格陵兰、亚马孙河流域、德国、西伯利亚和海洋提取高空的空气样本并检测其构成,结果发  相似文献   
32.
国内     
《科技智囊》2005,(4):37-37
温室效应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遗祸,危险的气候变化被称为地球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现在,已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不仅使参与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而且将带来一场真正的能源交易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33.
星球     
《科学之友》2005,(1):12-13
太阳系外的有机分子可能形成地球生命起源,地球上最先进的房子——“太空屋”,欧洲天文学家发现超级地球,靠吸食过活的长颈龙,臭氧层破洞正在迅速修补中  相似文献   
34.
未然 《科学之友》2005,(8):19-19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们称:从太阳上爆发出来的强烈X射线,足以使现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变成焦土,但是,奇妙的是,当地球在几十亿年前刚刚形成的时候,这种射线可能对地球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水稻新株型——超级水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水稻高产品种将越来越赶不上人类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培育出一种水稻新株型,即“超级水稻”。新型超级水稻的增产潜力比现有的高产品种高25%,达到每公顷13t。这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始于1988年,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得到适当的推广。这项计划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特别是亚洲消费稻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一种溶解了大量SiO2的地幔流体。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硅质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所经围岩,以致成矿物质来源具异源性。这对研究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Co修饰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碳电容器的容量,采用Co2 真空浸渍、碱化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电极进行了修饰.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寿命试验及漏电流测量等方法对Co修饰后的电极及电容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o修饰后的活性炭电极的比容量比未修饰的活性炭电极提高26.8%,组成电容器后经1000次循环,电容量仍保持在91%以上,且该电容器漏电流较小.  相似文献   
38.
汪品先 《科技潮》2005,(1):24-27
深海大洋到底有何奥秘?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为何要走向深海大洋?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在2004科协年会上做了题为《走向深海大洋》的报告,初步揭开了深海大洋的神秘面纱。汪品先院士从地球演变历史及海洋板块说切入,探究深海大洋神奇海底的世界。  相似文献   
39.
牛春 《科学世界》2005,(3):38-41
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位于地球上地震最频发的地方.这是一座4000多米的井,它穿过圣安德鲁斯断层,直达“地震的孕育之地”。一组传感器将探入断层能量释放之处.希望能够预先捕捉到下次地震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40.
胡德胜 《科学世界》2005,(11):67-67
地球变暖带来的降水量变化日趋明显 地球变暖的加剧,带来了降水量的增加,而降水量的增加往往与一些灾害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侵袭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以及登陆日本的14号台风,所以搞清楚地球变暖带来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至关重要。此次,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仿真模拟试验揭示了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