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84篇
系统科学   160篇
丛书文集   418篇
教育与普及   3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篇
现状及发展   86篇
综合类   989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95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本文计算了α~5的五个正交归一本征态的相位起伏和粒子数—相位不确定关系,并讨论了它们的特性和产生粒子数-相位不确定关系的条件,还研究了这五个本征态的N阶压缩。  相似文献   
62.
4‘—烷氧基联苯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4,4'-二羟基联苯为起始物合成一系列4'-烷氧基联苯醚化合物的方法,在液-液及固-液相转移催化下合成4'-烷氧基-4-羟基联苯的相应的醚。并考察了合成反应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耳蜗的声感受是通过将大气压的微小波动转换成沿听神经传导的AP而实现的,HC在这-机-电换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二十年来,HC换能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许多重要突破,已在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听觉机制的传统认识。本文从HC换能模型、IHC与OHC的功能差异以及耳蜗声分析主动机制等三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64.
宪法理论基础是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理念。近代人民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国家权力最容易侵犯人的权利,因此人们用宪法严格限制国家权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国家干预,人的积极性权利也需要国家创造条件,国家权力迅速膨胀。传统严格限权模式不再适用社会需要,现代社会既需要授予国家权力,又需要控制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6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作.为分析手段,对水中六种酚类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六种酚的相关系数均为99.99%,线性良好,固相萃取效果好,回收率在86%-111%之间,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6.
67.
设计了一种以挥发性产物和非挥发性底物为特征的四相反应器——分离器。在此反应器中,生物催化剂被固定在固体柱填充物上并与含有底物的液相接触,汽相流过柱子而将挥发性产物蒸发迸入汽相。反应器由同方向流的浓缩器和反方向流的分离器两个基本汽——液流部分组成。并建立了吸附的单层细胞稳态群体数学模型和反应器平衡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68.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69.
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钒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含钒原料,其钙化提钒及锰化提钒工艺在钒的高效分离、尾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显著,但焙烧过程中钒酸钙和钒酸锰始终共存。两种钒酸盐的生成机理及钒与钙、锰反应能力的差异是两种提钒工艺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这对充实提钒基础理论和促进提钒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扩散偶研究方法,通过制备氧化钙–氧化钒和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并在不同时间恒温焙烧,比较研究了钙、锰与钒组元固相反应的界面扩散行为差异;阐明了钒酸钙和钒酸锰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扩散产物和扩散系数随焙烧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两组扩散反应逐渐进行。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中钙和钒的分布区域边界始终清晰。而对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而言,随着恒温焙烧时间的延长,二氧化锰逐渐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锰,钒组元能扩散到三氧化二锰内部,但仅有部分钒与锰反应形成扩散产物层。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的界面反应产物分别是偏钒酸钙和偏钒酸锰。恒温焙烧16 h后,产物厚度分别为39.85和32.13 μm,且由于组元扩散反应能力的限制,两个扩散偶均达到反应平衡。相同恒温焙烧时间内,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的扩散系数略高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这说明钒与钙的扩散反应比钒与锰的扩散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70.
运用常微定性理论的相平面分析方法讨论了自催化反应中的Kaas-Petersen模型,得到了行波存在的各种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