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飞毛腿     
《小学科技》2008,(8):2-2
我是上海宝山实验小学的顾书嘉宝贝故事小时侯,妈妈送了我一只不锈钢的玩具小青蛙,我戏称它为飞毛腿"。"飞毛腿"的背上排列着绿色的条纹,两只小眼睛黑得发亮,两条长而有力的弹跳腿微微弯  相似文献   
62.
弹跳之王     
魏国 《小学科技》2008,(9):11-11
跳,是跳蚤的特征。一只身长不过3毫米、体重不到0.2克的跳蚤,它弹跳的高度却可达到350毫米,是它身高的100多倍。要知道,跳蚤垂直起跳到这样的高度需克服  相似文献   
63.
通过文献资料方法,对跳远中的助跑、起跳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运动员助跑与起跳动作衔接不是很好,表现为着地缓冲动作消极,重心下降过大,水平速度损失过大。由于二者的不连贯性,制约了运动员跳远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
游欢  陈国华 《科技信息》2007,(29):236-237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这就给教学以新的启示:在教学中应适当通过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以调适学习心理状态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图片、挂图及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微机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深临其境感,让学生…  相似文献   
65.
对河南省第11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女子甲组跳远比赛进行了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分析,得出了快速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起跳速度对跳远运动成绩起着决定作用.本文试从助跑速度、快速起跳能力,快速摆腿和摆臂、助跑与起跳合理衔接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跳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  相似文献   
67.
在学习了原地背弓过杆技术 ,助跑起跳和助跑起跳过杆技术后 ,其完整技术动作效果往往都不太理想 ,出现了起跳坐杆、起跳时倒体过早、侧体过杆、收腹举腿过早过晚等现象 .我们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应用低起点“放射法”于背越式跳高教学中 ,通过让学生紧紧抓住起跳技术 ,由其辐射起跳技术前后环节动作的教学方法 ,对高校普通学生基本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8.
对跳远运动,分析运动机理,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仿真程序,进行仿真.进一步分析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参数间的相关性,科学指导跳远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9.
金伟 《上海信息化》2006,(11):42-43
热身、助跑、起跳、跨越,这个“一气呵成”的动作过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它不仅需要个人实力,也需要外部支持。与此类似,电子政务建设在转变观念之余,同样需要“信息化”这一“撑杆”的有力支撑。只有这样,其向“起跳”与“跨越”阶段的迈进才会水到渠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0.
快攻战术是我国排球多年来形成的一大特点,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快攻的因素,而单脚起跳就是一种有利的因素,通过对单脚起跳扣快球的动作特点的分析,发现单脚起跳快攻有许多独特的长处,所以充实和发展单脚起跳快攻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单脚起跳后排快攻,目前国内还没有运用,应当以此充实我国的快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