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0篇 |
丛书文集 | 8篇 |
教育与普及 | 2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5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王涛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5(4):42-44
在开发后的INSTRON试验机上进行湘白玉大理岩动态断裂试验,试验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得到了P-LPD、P-t曲线。考虑惯性效应,用能量方法测定了正方形带直切口三点变曲梁湘白玉大理岩试件的动态起始韧度。并用近似方法计算了该试件的临界动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高饱和度路段车辆排队长度,根据高饱和度下车流离散小、车速趋于统一的特点对排队演变进行分析,并基于冲击波理论建立了排队长度计算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设计了35组饱和度在0.40~1的仿真实验,将各组最大排队长度、排队最大时刻的仿真均值与计算值对比。仿真结果显示:饱和度处于0.9~1时,两者的仿真均值与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5%~10%;利用模型分析了相位差对于最大排队长度的影响规律,为利用相位差进行溢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全景式属于航空侦察相机的一种成像方式,全景式航空相机在载机飞行过程中,通过探测器摆扫成像,综合考虑载机速高比,合理设置摆扫速度及横向扫描角,避免出现图像漏洞。为满足全景式航空相机摄影需要,需为摄影起始角预留一定角度,所预留的角度值则会对摄影起始角精度及图像覆盖宽度造成影响。在研究全景式航空相机摄影工作方式基础上,提出改进迭代算法,降低全景式航空相机摄影起始角误差。通过实践证明,改进迭代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全景式航空相机摄影起始角误差。 相似文献
26.
27.
用米埃-格临爱森模型计算苯的高压物态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化模型,假定高压下冲击产物全部转变成金刚石和原子氢,计算了苯的理论物态方程。理论羽贡纽曲线与实验结果在高压段较为符合。分析了模型的局限性。从结果分析推断在40GPa以上,产物中石墨相全部转变成金刚石。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装药运行速度对爆炸冲击波毁伤威力的影响,利用Autodyn软件对动爆冲击波作用下装甲钢圆形靶板的变形进行了数值仿真,建立了动爆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靶板中心挠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装药运行速度极大地提高了沿装药速度方向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加快了沿装药速度方向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能准确计算周围固定圆形靶板在动爆冲击波作用下的中心挠度值,具有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29.
颗粒材料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会形成射流状的结构.基于准二维的实验平台,观察了颗粒环在中心径向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内部射流的形成过程.发现射流是由颗粒环内表面产生然后发展到颗粒环外表面形成外部射流.当加载压力变化时,射流的形态、尺寸和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而早期内部射流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加载压力增大,后期的内部射流数量逐渐降低.其原因是加载压力越大,射流分布越不均匀,在颗粒环运动的过程中,尺寸较大的射流会与周围的小射流合并,从而使射流数目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30.
主要研究了入射冲击波引燃环氧丙烷后快速分解反应的物理特性。通过基本物理量的分析指出,环氧丙烷主要在高温(900~1 300 K)段发生快速分解反应,并伴随有大量反应热的释放。在反应时间(0.0~20.0μs)段后期(约5.0μs),反应混合物将形成一种更强烈的高温、高速及高压爆轰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