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3年11月9日~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共采获兽类标本10余号,经鉴定和分类,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该保护区共有60种兽类,隶属8目21科4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3种,Ⅱ级11种。从区系组成看,以东洋界种为主体,共4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75%。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有3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58.3%,中国特有种有6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此外,易危兽类有13种,濒危兽类有3种,稀有兽类有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9.8%,2.3%和0.75%。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明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其管理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费用分析法等价值评估方法,对2015年五马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项服务进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2015年五马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 32×109元/a,其中涵养水源价值最高,为5. 54×108元/a,积累营养物质的价值最低,为2. 06×107元/a。6项服务的价值排序: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保育土壤价值积累营养物质价值。建议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促进五马河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3-30
探明植物群落的土壤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养分循环规律和可持续经营机制。选取赤水河上游10个典型水源涵养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生态化学计量法和双变量相关分析法研究其土壤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柏木林、撑绿竹林和火棘+荚蒾林等林分的土壤肥力质量较好,马尾松林、杉木林等林分的土壤肥力较差,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土壤质量也表现出差异,说明土壤养分的分布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值的变幅较大,总体低于其它区域,表明林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养分缺乏;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与有机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钾与N/P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以期为林地可持续经营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生活型及植被类型、属的系数、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保护和特有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植物类群丰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2)种子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被群落类型多样;3)优势科、优势属明显;4)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向温带过渡的性质;5)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6)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及贵州特有植物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统计显示,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种子植物171科692属1 71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3种,被子植物164科680属1 702种.分析表明赤水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区系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和非单种单属科较多,反映区系科分化明显;2~5种少型属和单种属分别占统计属数的40.03%a...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赤水河流域上游黔西北段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35个森林群落样地,采取样方调查方法,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排序法,分析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上游黔西北段样地中,共调查到79科183属262种物种,植物组成丰富。不同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以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小。银白杨(Populus alba)和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但优势树种分布亦趋于集中。经度、纬度和海拔对样地分布的影响效应较强,坡位、坡向对群落分布的影响效应较弱,坡度越低则群落组成越丰富。研究区群落多样性受到丰富度在内的诸多因子影响,因此建议对该区森林群落进行综合管理和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分段悬链线法收敛性能差、计算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整体力学分析的自锚式悬索桥主缆坐标体系法。这种方法假设初始缆形为直线段,建立整体力学平衡方程求解锚固力,反复迭代,求出目标缆形。以新建成的河北省涉县赤水湾大桥为依托,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对坐标体系法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5月和8月,本研究主要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3种,隶属于6科13属,全为无尾目种类,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6.51%.区系特点以东洋界成分为主,有21种,占物种总数的91.30%,其中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水栖型为主,占物种总数的56.52%.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为0.03,单型科数占66.67%,单型属数占61.54%,表明属间与属内多样性稍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