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赣江万安水库下游河道进行模拟分析,以预测万安水库运行后下游河床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2.
为了分析赣江流域径流对1980-2013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以外洲水文站控制的流域范围为研究对象,建立SWAT模型,对赣江流域径流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对赣江流域模拟精度较高,其中Ens均大于0. 84,R2均大于0. 85,模拟效果较好; 2)不同土地利用情境下模拟的赣江流域月径流略有变化; 1980-2000年,月径流变化率最大为1. 16%,最小为0. 41%; 2000-2015年,月径流变化率最大为0. 17%,最小为0. 01%; 1980-2015年,月径流变化率最大为1. 33%,最小为0. 42%。总体来说,3个时期的变化率均在1. 5%以内; 3)降水量与气温对流域径流影响较大,其中降水量与径流呈正相关性,气温与径流呈负相关性,且在夏季,径流对温度敏感性最大。  相似文献   
53.
有效控制水体污染、保障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总结赣江新区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未来赣江新区区域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54.
赣江下游中支网状河位于赣江现代三角洲平原上 ,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快速加积、低坡降、低弯度等特点 ,其河道具有较高的侧向稳定性 ,并且发育天然堤、决口扇、废弃河道、河间漫滩、湖泊、沼泽和江心洲等地貌单元。网状河道的沉积物多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 ,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三段式 ,并以跳跃组分为主。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河道间其他地貌单元 (如河漫滩、湖泊和沼泽等 )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口盆地的上升、三角洲地带水流的扩散、长江倒灌水流的顶托、坡降很低以及江心洲稳定等是赣江网状河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基于赣江尾闾综合整治模型,分析不同试验条件和工程措施下多级分汊河道分流特点,探讨多级分汊河道联动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上游来流量、分汊口地形、洲头位置、支流进水口门地形及各支流水面比降对分汊口分流特性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影响某一分汊口分流特性的影响因素,除对该分汊口分流比有影响之外,相邻分汊口将会产生联动响应,使得相邻分汊口的分流特点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6.
赣江中下游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12月与2011年7月赣江中下游各监测断面中浮游动物类群的结构组成、优势类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赣江中下游浮游动物有4类41种;种类最多的是轮虫类,共计7科15属25种,占总数的60.98%;枝角类5科6属7种,占17.07%;桡足类与原生动物占21.95%。时间分布上浮游动物丰度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密度变动范围为100~522个/L,其中丰水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与原生动物密度分别占浮游动物密度的61.7%,11.4%,18.9%与7.8%;枯水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与原生动物密度分别占浮游动物密度的65.3%,9.5%,16.0%与9.1%。浮游动物密度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特点,最大值出现在4号监测点新干,最小值出现在10号监测点赣州。赣江中下游浮游动物数量结构主要由轮虫和桡足类组成,生物量结构则主要由桡足类和枝角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及水质综合评价为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7.
江西五大河流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 《江西科学》1994,12(2):105-112
江西五大河流(赣江、修水、饶河、信江和抚河)之源,都已有成说,但一般资料所载大都不够具体和正确。笔者自1983年至1993年陆续考察了这五大河流之源。本文综述此考察结果,阐明这五大河流的源河和发源地。  相似文献   
58.
明清时期,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具有频繁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多灾种并发等特征,造成人口死亡、饥民逃荒与社会骚动等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地方民众形成多种灾害神灵信仰,体现出传统民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复杂心态,也成为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9.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但是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为了协调自然保护区中不同利益主体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宜构建保护区共同管理机制,即在林业部门的引导下,建立由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自然保护区共同管理委员会,同时建立共同发展、内外支持、科学运行的机制,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0.
2008年和2009年4—6月间,对赣江中游峡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鱼类71种(亚种),隶属7目16科58属,结果表明赣江峡江段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种类组成、经济鱼类种类和优势群体发生了变化;中华鲟、胭脂鱼、鲥、鳝、鱼宗等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几近绝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