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6篇 |
教育与普及 | 1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2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为切入点,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探究,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展示,可以看到,寻根思潮之下的暴力描述,更多地是一种民族活力与原始生命力的展示;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描述,虽不可避免其“文本实验”的缺点,但更多地具有一种批判性的指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有雅俗流变的趋势,其中的暴力现象不免有商业目的;世纪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势下,暴力在文学作品中恭未有特别展示,而莫言的《檀香刑》用语言的狂欢与审美化的笔调赏玩暴力,也契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球场暴力的根源分析,使我们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球员暴力这一社会现象,为我国CBA赛场球员暴力提供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4.
秦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88-90
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与库布里克执导的同名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人类可能面临的两种生存境遇——意志的极端自由和极权的完全控制,体现了他们对人性本质以及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极端的自由意志将会给社会带来无尽的暴力灾难,而极权社会对人的无情控制又将导致人的自由的全面丧失。在对自由意志这一永恒的话题进行追问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人文思考以及巨大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5.
旷凌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2):118-119
实践中运用传统理论很难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真正区分开来。本文区分了实践中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认定易混淆的两种情况,对于准确认定罪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黑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一般表现为:一般犯罪团伙(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础或前身)→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跨国黑社会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由组织、暴力、财力、势力范围四大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要具体分析这四大组成要素及其整体性能。通过案例比较可以看出,黑社会组织,在组织、暴力、财力、势力范围四大要素及其整体功能方面,都高于黑社会性 质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实行跨国犯罪就是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有组织犯罪集团与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区别在于:是否实施了跨国犯罪或者是否在一个以上国家建立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8.
109.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日益深入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对社会公共生活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人欢呼网络已成为普通公民话语表达的理想平台,有人把网络视为公共生活民主化的有力武器.然而,围绕近年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而引发的盲目、偏激、冲动、缺乏理智的网上舆论及行动,却一次又一次的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及其危害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像"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等名词也一度兴起,网络的公信力及责任受到严峻的考验.因此,本文试图从网民、网络媒体自身以及法律的层面进行剖析,以探究网络暴力时代的理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0.
“光源隐喻”象征着哲学家们对永恒存在、绝对同一的追求与迷恋。最初柏拉图以“洞穴喻”对此做了经典的描述。自此以后,“光源隐喻”便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传统西方哲学当中。然而,列维纳斯指出,传统西方哲学的这种“光源化”具有相当的负面性,表现为理性自我的孤独以及对他者的忽视,由此构成“唯我论”的暴力。列维纳斯认为人们应该逃离这种“光源”哲视之宰制,为此,就必须走出存在之光,逃离本体论思维,并趋向一种绝对的他者,走向一种伦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