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17篇
教育与普及   1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21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华东科技》2003,(1):139-139
翟造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964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分配至上海天文台工作。他在该台长期从事原子时间和频率标准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4.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利用变分方法研究了像势对量子阱中类氢杂质结合能的影响。计算中考虑到了阱和垒中电子有效质量的不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阱和垒中质量的不连续只对阱宽较窄的区域有影响,而像势则在整个区域都有影响.对于阱和垒中介电常数之比较大和阱宽较小的量子阱,考虑像势对阱中杂质结合能的修正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在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成功点火。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是国家“863”计划惟一立项的氢燃料重点项目,它的成功点火标志着我国氢内燃机研究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氢内燃机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能量角度分析氢化物与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及其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末端炔烃与亚铜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炔亚铜的电子吸收光谱,探讨了末端炔烃和亚酮离子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稳定性和炔亚铜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末端炔烃的活泼性与介质中氨的含量密切相关,在c(NH3.H2O)/c(Cu^+)摩尔比为270~900的范围内,反应活性最大,易与亚铜离子反应生成炔亚铅,红色乙炔亚铜的组成为CuC≡CCu,它在含有羟胺的氨性介质中很稳定,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这些结构为利用生成炔亚铜的以应来鉴定混合气中微笑  相似文献   
8.
(S,R,R,R)-奈必洛尔是一种新型、强效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物.采用氧化/Wittig烯化一锅煮反应和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环化一锅煮反应,经八步反应,不对称合成出(S,R,R,R)-奈必洛尔的两个关键中间体1-[6-氟-(2S)-3,4-二氢-2H-2-苯并吡喃]-(1R)-1,2-乙二醇和1-[6-氟-(2R)-3,4-二氢-2H-2-苯并吡喃]-(1S)-1,2-乙二醇.该合成路线工艺简单,单步反应产率高,八步反应总收率达19%.  相似文献   
9.
氢氟烃(HFC)混合物是长期性的制冷剂替代物,其表面张力数据对于制冷空调设备的设计计算必不可少。对HFC-32/125,HFC-32/134a,HFC-32/227ea,HFC-143a/227ea和HFC-143a/134a5种二元混合制冷剂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毛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差法(DCRM)精确测量了其253~333K的表面张力数据,温度和表面张力的最大不确定度分别为±10mK和±0.15mN.m-1。使用测量结果拟合得到了对应混合工质的表面张力关联式,并与目前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量子力学是在1900年普朗克的“量子论”及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基础上 ,源于对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氢原子结构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1913年玻尔提出了量子化的氢原子结构理论 ,取代了卢瑟福的小太阳系模型 ,满意地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为探讨量子化的原因 ,以及为了解复杂原子结构并解释其光谱这一系列科学需求 ,德布罗意、薛定谔、玻恩、海森堡、狄拉克等一批卓越的物理学家 ,经过短短十三四年的努力 ,到1926年建立起了量子力学。此后 ,量子力学向纵深发展 ,深入到原子核、质子、中子 ,直至夸克、胶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 ,形成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