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6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质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主体活动,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对语文工具性的淡化现象,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6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确,质疑能力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力。质疑的过程,是分析、推理、综合的过程,是思维激扬飞舞的过程。因而,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质疑”,让人听了不由得感觉这只是教师为求课堂答题参与率高、气氛活跃的手段而已。下面点击几例并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63.
郭剑峰  刘俊  三城 《科技潮》2012,(8):14-15
两年前,一场关于"互联网是否让人愈发浅薄"的争论,让我们不禁感叹:"可怕的美丽已经诞生"。而今,随着iPad、iPhone、iTouch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我们忽然发现,一场范围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的对"浅薄时代"的质疑风暴或许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64.
质疑是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调控教师的教学。文章主要从教师问题的设置,学生问题的提出入手小结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65.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围绕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来学习,因此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以疑激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我在教学中大胆探索与尝试,取得一定收获。现谈谈我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著作权保护当中所出现的软件开发者的认定、软件模块的法律保护、反向工程问题、版权侵权认定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计算机软件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客体两者之间在性质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建议我国学者从软件自身性质出发制定一部能切实保护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的特别法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7.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宗旨是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发展和创新。而当前,虽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较大转变,但还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主要方法有鼓励学生质疑,提供学生质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有兴趣提问。  相似文献   
68.
在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和联想质疑.对学生的质疑,主要应采用三种方式来解疑,即学生自主释疑,同学互助释疑和教师帮助释疑.  相似文献   
69.
历史教学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本文认为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和追求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内容。历史课堂教学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0.
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中辅导教师要学会巧妙设疑,科学提问,同时要创设质疑环境,加强质疑示范,教会应用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