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6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在尊重前贤译注著作质量的前提下,试提出个人管窥拙见:作者有时引注无力;或释难成训;或译文欠附原文。  相似文献   
142.
杜小玲 《科技资讯》2006,(28):124-124
本文阐述了提高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3.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逐步提问的创新引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44.
从韩非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了韩非子对孔子从赞许、质疑到批判的认识转变。同时,提出了作者对韩非子这一转变的理解和评判。  相似文献   
14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6.
司永玲 《科技信息》2007,(36):284-284
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同时教师自己本身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以下四种方法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重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4.重视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7.
人权问题是与现代化问题始终相伴随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观上的差异和矛盾又使这一问题突现出来。欧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通过人权来表述对社会发展的追求;后发展国家在经过“富国强兵”的初始现代化阶段之后,也开始从人的角度来考虑现代化问题,并试图将他们现代化中的经济、文化要求表述为人权的内容。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民主政治乃至文化机制都与人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后发展国家由于其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始终存在着对西方式人权观的质疑和担忧。其诱因根植于他们本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其特殊的发展条件,以及基于这种条件优先考虑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8.
黄英 《科技资讯》2006,(29):252-253
高校图书馆为防止读者借阅图书逾期归还或损坏等现象发生,大多通过制定书刊借阅制度、利用罚款手段来约束读者,这种现象在《教育法》或《高等教育法》中都没有论述,本文通过法律角度分析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论述高校图书馆收取罚款的法律依据,对其不合理性提出质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生有其特殊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能发挥学生创造性品质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150.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