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4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研究2-氨基-3-苯并恶唑喹啉(ABO)水复合物(ABO-H2O)激发态分子内与分子间质子转移的竞争机理. 结果表明: ABO-H2O复合物中存在一个分子内的氢键和两个分子间的氢键; 基态ABO-H2O复合物被激发至第一电子激发态后, 仅需越过一个34.157 kJ/mol能垒, 复合物即可发生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反应; ABO-H2O复合物激发态分子间的双质子转移过程中存在一个63.585 kJ/mol能垒; 在第一电子激发态上, ABO-H2O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与分子间质子转移的竞争机制; ABO-H2O复合物更易出现激发态分子内的质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2.
43.
研究了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分子的激发态质子转移(ESPT)动力学过程及其其非线性光学特性.理论推导并求解了HBT分子在其双光子吸收区的双光子吸收系数、非线性折射率以及三阶非线性极化率;重点研究532 nm皮秒脉冲光激励下HBT分子双光子诱导ESPT过程对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影响,分析了四能态粒子分布,并建立了双光子诱导ESPT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确立了HBT分子烯醇式构型基态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本文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此类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应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阿德福韦酯(ADV)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ADV的新方法.在pH=3.0,0.04 mol/L B-R缓冲溶液中,ADV于1.48 V(vs.SCE)产生一个氧化峰,峰电流与阿德福韦酯浓度在8.0×10-7~5.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10-7mol/L.对电极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认为ADV的电极反应过程是一个电子、一个质子转移的不可逆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8.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方法, 在6-311 G**基组水平上全优化得到了硫代次磷酸的硫酮式和硫醇式两种构型异构体以及相应的对映异构体, 同时对分子内质子转移异构化反应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硫酮式H2P(S)OH比硫醇式H2P(O)SH的能量低26.2 kJ/mol;质子转移异构化过程中形成一个四员环过渡态结构, 与迁移原子H6无直接键连关系的其他构型参数在异构化过程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9.
4-Formyl-2-(2H-benzotriazol-2-yl)-phenol: an ESIPT chromoph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present work,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ESIPT) emission properties of a new benzotriazole derivative 4-formyl-2-(2H-benzotriazol-2-yl)- phenol (C1) were studied. 4-Formyl-2-(2H-benzotriazol-2- yl)-methoxy-benzene (C2), 4-formyl-2-(2H-benzotriazol-2- yl)-phenyl acetate (C3) and 4-methyl-2-(2H-benzotriazol- 2-yl)-phenol (C4) were used as the reference molecules. ^1H NMR chemical shift of hydroxy group in C1 was located at more down field than that of C4 or p-hydroxy-benzaldehyde (C5), respectively. C1 showed two absorption bands in the range of 260-400 nm zones in various solvents, while C2 and C3 exhibited single absorption band. The equal molar mixtures of C2/C5 or C3/C5 showed single absorption band. C2 and C3 displayed single fluorescence emission band in various solvents, while C1 exhibited dual emission bands in some strong polar solvents. Furthermore, the second emission band in these strong polar solvents showed the large Stokes shif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ond emission band of C1 was produced by ESIPT. C2 and C3 could not undergo ESIPT due to no hydroxy group. The geometry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of enol and keto forms in the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of C1 provided tough theoretical evidences of ESIPT.  相似文献   
50.
在B3LYP/6-311++G(d)和ONIOM(B3LYP/6-311++g(d):PM3)水平上,研究了2-(2,5-二羟基苯基)-4(3H)-喹唑啉酮(DHPQ)及其在七元瓜环(CB7)限制下的双质子转移过程,确定了DHPQ分子各互变异构体的结构、能量以及基态质子转移反应的过渡态.通过对结构变化和能量差异的分析,探讨了DHPQ中的双质子转移机理,考察了质子转移的纳米笼效应以及该笼效应对质子转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同时研究纳米腔与DHPQ的几何匹配关系以及水溶剂对包合物质子转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DHPQ是采取分步转移机理,纳米腔的限制对质子转移过程产生一个很大的能垒,抑制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水溶剂的引入促进Path 2,抑制Path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