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6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主人公奶娃的姓氏“戴德”和“飞翔”这两大象征寓意,探讨了小说的主题:美国黑人只有认同自身的民族身份,坚持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2.
美国华裔文学的"女性化"一直饱受诟病。华裔美国作家李健孙在他的作品《支那崽》和《荣耀与责任》中却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男性主人公形象。这两部作品里充满了阳刚之气,不仅是男子占支配地位,而且更加专注于传统的男性关注焦点和价值观。其作品里面的暴力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实现其美国人,而非"他者"的身份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暴力描写也有利于实现美国华裔文学的男性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23.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打破了时空限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4.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而她的生活却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主要着眼于"手套"的象征意义,力图从象征视角探讨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渴望自由生活的爱丽莎的心弦是怎样一步步被撩动,她那一"戴"一"摘""手套"的过程又是如何体现她的心灵波动。  相似文献   
125.
马尔库塞和海德格尔都对现代技术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及其对人的全面异化进行过深入研究,前者最终陷入绝望,而后者为对抗现代技术的统治,先是积极参与纳粹暴政,战后又极力抹杀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并最终导致消极的听天由命态度。从两位思想家的困惑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应对现代技术统治之困境,从消极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6.
龟类趣闻     
《礼记》上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周朝有一种官职叫作"龟人",职责是"掌六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可见,在我国古代,龟是受到尊敬的。龟不仅象征长寿,且显示人的身份高贵。古代石碑的碑座往往刻成龟的样子,墓做成龟壳形,厅堂大柱的基石也雕成大龟状。  相似文献   
127.
《春》     
《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而且此画是最早以宏伟的气势赞颂女性的美与优雅的画,日后也成为世界名画之一。《春》从绘画技法来讲,由于没有采用当时已在法兰德尔流行的油画技法,而是采用传统的蛋清画法,画面上华丽的装饰效果反而更加强烈。由于蛋清干后会使颜色形成坚硬的一层,是一种透明的颜色,因此在这幅画上可以感受到那接近水彩画的纯净、透明效果。此外,波提切利在这幅画的构图上采用了平面的装饰手法,画面的情节是在一个优美静雅的树林中展开的,美丽端庄的维纳斯位居中央。画面的后景中央,  相似文献   
128.
认知和象征性思维被视作现代人行为的重要特征,而带有刻划痕迹的遗物往往成为鉴别认知和象征的标志,甚至是语言出现的证据.近年来,在非洲、欧洲、近东勒凡特地区甚至西伯利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了大量带有刻划痕迹的骨、石制品,赭石、鸵鸟蛋皮等遗物.但在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与象征性行为相关的考古材料,包括串珠、装饰品、埋葬行为、带穿孔及刻划痕迹等遗物却鲜有发现.本文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SDG)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约30kaBP)中发现的一件带有刻划痕迹的石制品.该石制品出土于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1980年发掘的下文化层,这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带有刻划痕迹的非有机质遗物.为了更好地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信息,作者应用KEYENCEVHX-600数字显微镜建立了这些刻痕的三维数字模型以进行观测与对比,在排除了多种可能的非人为因素后,确认这件石核上的刻痕是人类有意识行为所致.由于我国旧石器时代发现的其他带有刻划痕迹的遗物大多存在争议,根据现有证据无法得到现代人行为在中国北方的出现和演化的模式.但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推测在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可能存在如计数、记录等象征性思维,反映了SDG1古人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9.
张健 《世界知识》2020,(19):44-45
8月9日,白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卢卡申科再次当选连任。随后,白国内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并发生暴力冲突。面对白国内政局变动,欧盟既想借势鼓动“民主化”,一举“拿下”白俄罗斯,又担心过犹不及,遭到反噬,引发更大危机。  相似文献   
130.
林南 《世界博览》2013,(21):80-81
关于酒的民族记忆和工艺变化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制酒工艺,更丰富的品种和更佳的口感。对于酒的口感,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丰富和完善。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酒和酒文化更是书写了其中的许多精彩篇章。通过饮酒,人们追求自由、创造艺术,养性怡情、获得享受,增进了解、促进交往……在一次次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酒的种类和口感也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