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2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71.
从豹皮菌新鲜子实体的醇提取物中,经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及制备层层析得到 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该化合物是由β-羟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三肽,是首次从该菌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72.
甘蔗施用酒精废液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3.
74.
溶氧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控制0、5%、30%3种溶氧水平进行谷氨酸分批发酵,考察了3种溶氧水平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溶氧降低,发酵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的含量降低,三羧酸(TCA)循环还原臂途径中的有机酸含量增加,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也有所增加,在溶氧为0时,乳酸和乙酸大量积累。通过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相关酶活和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现随着溶氧降低,谷氨酸脱氢酶酶活降低,乳酸脱氢酶酶活升高,胞内氧化还原电势升高,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氧限制条件下发酵的代谢流流向TCA循环的还原臂途径和乳酸合成途径,导致谷氨酸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5.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热力学的影响,并应用常用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谷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L-谷氨酸的加入可抑制其晶型转化。同时,应用Langmuir模型对晶型转化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用于相关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76.
总结γ-氨基丁酸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作用,分析其产生机制,阐述谷氨酸脱羧酶的分子结构、酶促反应过程等酶学特性,对γ-氨基丁酸制备工艺技术和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其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对γ-氨基丁酸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7.
以正交试验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原料配比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ium)ZL9601菌株产赖氨酸的影响,通过摇瓶培养初步确定了以糖蜜为主要发酵原料生产赖氨酸的培养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0.6%,在一定发酵条件下(pH7.0,温度30℃)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平均产酸为6.1%。  相似文献   
78.
用透光率变化率的经时变化,在准三组分相图全组成范围内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配伍性。同时用黑液体系使用性质的经时变化,研究了黑液体系中23配方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组成区域内,黑液体系中的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黑液体系的使用性质随时间变化,其原因是由黑液体系中各种成分自身性质决定的,且主要是由于黑液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黑液可用稳定剂来稳定。就23配方而言,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  相似文献   
79.
为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根据其好氧环境下可发酵生产氨基酸,厌氧条件下可积累有机酸的特性,建立了好氧、厌氧两阶段生产氨基酸及有机酸的串联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谷氨酸棒杆菌以80 g/L葡萄糖为碳源生产L-鸟氨酸15 g/L,糖酸转化率为18.75%;好氧发酵结束后收集菌体转入厌氧发酵工艺,以40 g/L葡萄糖为碳源,发酵液中积累乳酸19.58 g/L、乙酸1.34 g/L、丁二酸18.37 g/L,综合糖酸转化率达到98.88%。整个串联发酵工艺的实现,有效地利用了生物质资源、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小了环境污染,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后续利用代谢工程进一步改造谷氨酸棒杆菌,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氨基酸、有机酸联合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