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6篇
  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69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93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作文总目标,课程标准在各级段习作教学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加强课堂有效指导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43.
陈昕  王惠 《科技信息》2010,(4):32-33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为期两年的必修的公共课,课程设置时间较长,内容较多;英语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应用性很强,大学生对于英语课的期望值很高,而往往失望很多。针对于此,笔者通过应用分析有效教学的理念寻求大学英语课堂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44.
刘云 《科技信息》2010,(18):295-295
严肃传统的音乐在过去一直是我国中学生音乐课堂教育的主流,这种传统的教育相对现代中学生来说比较古板,缺乏生气,不符合他们的个性需求。而流行音乐却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因为流行音乐在某个层面上迎合了中学生某种特殊的个性需求,本文从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根源为出发点,就流行音乐能不能引进课堂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5.
万茂 《科技信息》2010,(24):I0387-I0387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一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新课改已由理论步人了艰苦的实践中,与此同时,新课标中的一些理念已逐渐为大家认可与接受。诸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诊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或“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体验”已成为教师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对比传统的课堂,往往注重的是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新课程一反过去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吕光文 《科技信息》2010,(17):I0273-I0273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选择,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7.
钱志萍 《科技资讯》2010,(25):201-201
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数控实训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实训,并且要加强课堂管理,奖罚分明,提高自身素养,以此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8.
谷学宏 《科技资讯》2010,(9):205-205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不仅学习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发展创新的舞台,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的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49.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在剖析目前中职教育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创建中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虽然有了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却一定没有创造。这说明问题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