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71.
《科技潮》2008,(11)
日前,举世瞩目的2008年诺贝尔奖正式揭晓.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的9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三大奖项。其中.美籍华裔科学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成功问鼎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72.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2):17-18
因在端粒和端粒酶研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卡萝尔·格雷德(Carol Grelder,下图)等3人被授予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纵观诺贝尔奖历史,只有8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前没有3位女性一齐被授予同一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纪录。为此,《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弗斯(Claudia Dreifus)专程采访了格雷德,就其从事的端粒酶研究以及未来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73.
文洪 《自然与人》2011,(6):57-59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奖--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相似文献   
74.
由于免疫学在100年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20世纪遂成为—— 征服传染病的时代 20世纪初,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医学家们竭力探寻这类疾病的病原和防治办法。百年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共8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发现疟原虫,确定疟疾的病原(1902年,英国人罗斯;1907年,法国人拉韦朗);发现结核杆菌,发明结核菌素(1905  相似文献   
75.
科幻大师、太空时代的预言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2008)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去世,享年90岁.克拉克爵士是国际航天大学和斯里兰卡莫勒图沃大学的名誉校长,也是<2001:星际旅行>等百多部长篇、短篇小说的作者,曾因发明通信卫星而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他最近的新书是<问候碳基两足生命>.克拉克辞世之后,斯里兰卡--他居住超过半个世纪的国家--为这位拥有斯里兰卡和英国双重国籍的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举国默哀一分钟.而在很多国家,甚至在国际空间站,无数太空爱好者和科幻迷都在缅怀一个传奇老人的谢幕.<光谱学>杂志特辟专栏缅怀这位科幻大师,本刊特选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6.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05,(11):33-34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J·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J·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因为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和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作用。马歇尔和沃伦将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获奖原因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的是一个重大而又意外的发现,即胃部炎症(胃炎)和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疾病)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现这种致病菌的是澳大利亚佩思的病理学家沃伦(生于1937年),他发现约50%接受生物活检的病人的胃下部(窦…  相似文献   
77.
熊耀斌  傅缨  傅杰青 《科学》2005,57(6):60-61
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汉斯·约恩瓦尔教授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68岁的病理学家罗宾·沃伦(J.R.Warren)和54岁的临床微生物学家巴里·马歇尔(B.J.Marshll).随后书面公布的评委会全体会议<新闻公报>指出:两位获奖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诺贝尔颁发100年来,共有466位科学家获此殊,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有148位,占获奖总人数的30%。众多的青年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客观原因是该奖最青睐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主观原因是青年人没有包袱,勇于原始性创新,思维敏捷,能揭露事物更深层的本质。  相似文献   
79.
《今日科技》2002,(2):20-21
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康奈尔(E.A.Cor-nell)、威曼(C.E.Wieman)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W.Ketterle),因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和对BEC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而获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康奈尔196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曾获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和国家标推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1994年起任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JILA)研究员。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威曼1951年3月26日生于美国俄勒冈,197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土学…  相似文献   
80.
诺贝尔 (A .B .Nobel,1 833 .1 0 .2 1 - 1 896 .1 2 .1 0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 ,他发明了黄色炸药及其他威力更大的炸药 ,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按照诺贝尔生前遗嘱 ,利用他的绝大部分遗产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奖 ,奖给那些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而不管他们的国籍和种族。首届诺贝尔奖于 1 90 1年 1 2月 1 0日即诺贝尔逝世 5周年时颁发。 1 968年 ,瑞典银行在其建立 30 0周年时决定增设经济学奖 ,1 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科学奖被认为是最具权威 ,最有影响的国际大奖。据统计 ,1 0 0年间共有 472位 (475人次)科学家获奖 ,他们分属 2 8个国家。诺贝尔科学奖在科学史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为纪念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 ,探讨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问题 ,促进中国科学走近诺贝尔奖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 ,于 2 0 0 1年 1 2月 2 1 - 2 3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人就诺贝尔奖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诺贝尔奖与跨学科研究 ,诺贝尔奖的科学社会学研究 ,诺贝尔奖与中国 ,诺贝尔奖与文化教育 ,诺贝尔奖的其他研究等课题提交了多篇论文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