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1.
峡江方言的人称代词主要有三身代词我、你、渠、我叽、我吧、你叽、渠叽以及非三身代词自家、口口[p‘iaη"@ηa]、人家、大家.全文对它们的语音形式作了详细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中的相应形式的比较,逐个分析它们的意义指称对象和语法功能,其中有些人称代词在语用中还会发生转义,文中将其概括为虚指、泛指和转指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2.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而导致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普遍低下;并阐述外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及语用原理,注意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3.
周静 《科技资讯》2007,(22):169-170
在英汉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十分丰富.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汇的理解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的分类及对其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英汉颜色词汇的民族特性,并结合大量语言实例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展开分析,从而揭示两种语言的本质异同,并进一步做出合乎事理的解释,以求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  相似文献   
84.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推理方式不同,容易造成社交语用失误。本文通过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对如何避免社交语用失误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意义与语义意义进行区分,提出交际翻译所要遵循的原则为语用意义的对等,即语用等效,并指出交际翻译中语用意义的传达优先于语义意义的传达,语义意义需要改变从而产生偏差的观点。两者的关系为:一方面,语用等效是语义偏差的目的所在,语义偏差能导致语用等效;另一方面,语用等效是语义偏差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提出可以对语义意义进行部分或全部修改的观点,借以强调翻译的灵活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86.
本文主要探讨语用推理在听力会话理解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两次听力测试成绩发现:1.英语基础对听力会话理解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变弱。2.语用推理对听力会话理解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教学和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87.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过程。作为语用行为的一种,身体行为对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言语意义起着补充、强调或替代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确何为身体行为,分清身体行为与身势语的区别以及了解身体行为的种类。分析了身体行为在课堂语境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强调了身体行为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8.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母语规则和习惯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作文中国式英语的语用失误现象以及对目前英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0.
本文提出,为了深入认识言语规律,有必要区分“语言义”、“心意”、“言语意”等概念,并尽可能区分“词”与“辞”,“义”与“意”两组术语;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地探究了附着于辞(包括言辞和文辞)上的各种不同意义,并依照不同的标准对这些意义进行了初步分类,得出“理性意”、“情感意”、“形象意”、“交际意”、“美感意”,“整体意”、“局部意”,以及“表面意”、“非表面意”等多种辞意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