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6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自然语言的理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其语法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三方面,尤其是对语法知识中的文法规则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介绍了语法分析的各种主要方法,分析了语言组成结构的各种词汇关系,利用DELPHI语言编写了一种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器程序,并通过具体的事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2.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03.
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商务英语中最为常见的三种语篇memo,letter,report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之一——名词化进行分析,发现了商务英语语篇中名词化的四种类型,并对其功能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4.
英语存现结构因其特殊属性在参与语法理论构建和验证理论的解释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格理论中名词词组的赋格,特征核查理论,合并与移动的优先问题及局部经济性原则,多重主语结构,句法推导等方面存现结构的特殊地位,论证了存现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5.
赵本山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反映东北文化现象的电视剧——《刘老根》。该剧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和方言。我们从《刘》剧人物的语言入手,对其中的东北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6.
刍议龙岩地方普通话中的方言语法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地方普通话"和国家推广的规范普通话相比,存在着一些属于方言性质的语法成分,这些方言成分的存在对龙岩人与其他方言区之间交际带来的影响不如方言语音特征影响明显.考察龙岩地方普通话与规范普通话语法方面的差异以及龙岩地方普通话中带方言性质的语法现象存在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语法教学与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教学经历了一个从过去受到高度重视到逐步被忽视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教学流派对语法教学的看待和处理亦不同。针对目前语法教学和语境分离的现象,本文提出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准确,有意义,恰当地使用语法结构。以条件句的学习为例,把语境因素引入语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介绍莎士比亚作品中若干创新手法,阐述在对待词语试验性、词类活用性及句法变异性等语言现象时应该从修辞和语义的视角去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110.
单句和分句的区别是《马氏文通》出版以来语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1957年曾经在刊物上展开过讨论,最后也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原因是大家所提的标准大笼统,所举例证太少,不足以反映语言实际的概貌。单复句的区分,应在分析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便于操作的标准:以结构关系为主,主要看有几套句子成分;此外还要看语音停顿、关联词语和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