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4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按照语文教学教与学的规律去实施教学,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52.
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因其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逐渐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运用或培养好人力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文从人力资源的特性着手,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企业生命周期之间的互动,并揭示出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3.
2009年暑假,规范化办学风暴席卷江苏城乡,这对我们一般农村中学来说带来了真正改革课堂教育教学,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向我们农村一般中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提出了挑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针对以往教学的时弊采取了应对性的管理措施,大刀阔斧地敦促一线教师采取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即模式驱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色,  相似文献   
54.
李素华 《科技信息》2012,(2):210-210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教学教育科研中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本文从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扮演好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理由,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关注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求,在进行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6.
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新课程教材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三合一”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教师、内容、环境“四要素”持续互动的生长性的课程环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意会多于言传。碰撞多于统一,表扬多于批评,创设多向生成性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7.
从思辨以及诗意的角度探求和言说诗意课堂的营造,在建构的理念中,认识新与旧、勤与惰、灵动与格式化的撞击,拒绝"三化":思维惰性化、情感格式化、精神钝化,提出诗意课堂的三要素:爱、想象和细节。  相似文献   
58.
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扫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与成园,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我国学者所接受,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对建构语文课堂生态关怀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9.
生态学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观点。课堂对话是语文教学客观存在的事实。从生态学视角下重新审视语文课堂对话,对于澄清语文课堂对话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对话的正效应,克服其负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把他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语文教学应当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