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5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在人类社会中,美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能净化人的心灵,其教化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喧嚣浮躁的商品社会中,对物欲的疯狂追逐已使美的标准模糊不清,为了避免曾经为我们所崇敬的美德,在我们的校园中成为绝响,在学生中重建美的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这也是我们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2.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衔接中学和大学的中文教育是很有益处的.论文在对语言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及实施步骤.最后,论文对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误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3.
本文谈语文教学与语境的关系,从语言的作用、什么是语境,语境的分类、语境的作用和产生谈怎样把握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84.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具体要求。过去我也尝试过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交流与评改的机会,但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85.
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思想亦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法宝。文章在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几种弊端后,着重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三个方面的创新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弊端谈起,提出了课改新理念下的一种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阅读教学模式:一、自主学习,圈点评注;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三、书面总结,心灵感悟。  相似文献   
87.
试论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从三方面着手:思想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文化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88.
语文学科的浓厚的人文色彩、丰富的思想内涵,使得它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突出功能。综观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等,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9.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的一贯观点;“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是对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改的反映和要求。“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与“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看似对立,实都是对语文教材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0.
程华 《科技资讯》2006,(8):142-14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