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系统科学   105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7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338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动物的习俗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意义对等性。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使用完全相同的动物名称;而有些词语在表达语义时,则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还有些词语在表达语义时,在一种语言里借助动物名称。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根本不用动物名称。揭示两种语言中利用动物词语表达语言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翻译和跨文化交际,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992.
艾略特《荒原》不朽的艺术魅力借助其独特的语言运用技巧,尤其是语义模糊手法。《荒原》第一人称指代的模糊性和变化性建构了荒原意象思想内蕴的模糊与艰深,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语义相关度计算的汉语词义消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消歧(WSD)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NLP)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语义资源-《知网》为基础,从语义角度出发,抽取《知网》中义原之间的多种复杂关系,结合词性、词语组合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度计算的汉语词义消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处理汉语WSD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4.
英语惯用被动句,而汉语则少用被动句,这一差别给翻译带来了很多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本文作者介绍了英语被动结构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忽悠“一词本为东北方言,近年来在口语交际和各种媒体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流行词语。从语法和语义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在语法上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在语义上是灵活多变的。这对于深入研究东北方言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6.
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移动动词“go“由身体运动语义向“将来“标记语和转述动词的语义延伸有其自身的过程和动因,且体现了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和转喻方式。  相似文献   
997.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一直难以根除的顽疾。即便是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女性遭受歧视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分析英语中与女性相关词语的语义特征、降格使用、非对称现象以及女性用语特点等,揭示了作为文化载体的英语是如何反映了英美社会对女性歧视的传统和现实。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主要探讨在科技英语中作状语修饰语的、以-ly结尾的副词修饰语的转换形式,通过句式的转换分析科技英语句式的特点,列举了常见的做状语修饰语的种类,分析了作状语修饰语的副词及短语在句中的位置和语义功能,为准确理解科技英语的句式特点及翻译提供了范例,其功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怀疑……不”和“怀疑”表义的分析 ,认为 ,“怀疑……不”中的“不”并不是一贯所认为的“冗余否定”标记 ,而只是一般的否定标记。“怀疑“本身就具有肯定、否定两个对立义项 ,这是造成人们认为“不”是“冗余否定”标记的原因。“不”的存在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语感差异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通过对早期语法学著作语义分析的考察,认为语义指向分析在早期的语法学著作中就有相当的实践,并进而将语义指向分析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朦胧时期、萌芽时期和探索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