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1.
刘熙载是晚清重要的楚辞学家。不仅在精神内核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其诗赋都受到楚辞的浸染。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是诗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中国古代诗论对这一问题有过较深刻的论述 ,但比较分散。诗歌的内涵从“诗言志”到“理、事、情”并举是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从“诗赋欲丽”到“诗与文之辨”,使诗歌的特征越来越明晰。诗歌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和“诗教”说。诗歌本质学说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这里有一份研究者开列的宋朝的主要考试科目表,这有点类似今天高考中的文理分科,但比文理两科可要多得多:进士科:《易官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论语》、《孟子》等文学类书籍,初期更重考文学诗赋  相似文献   
14.
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并序),是一篇独特的五言诗专论,《别赋》与《恨赋》,亦为抒情小赋中的“创格”。江淹在藻饰方面比前人愈加追求新奇。佛经中多姿多彩的神幻素材,为江淹的作品也平添一份奇异。  相似文献   
15.
从《诗经》里唯一的禽言诗《豳风.鸱》到汉代的寓言诗赋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从精神上看,这些寓言诗大多描写了人生的悲惨遭际;从作者的身份上看,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从方法上看,都是借托禽言而抒人生况味;在人称上,由纯用第一人称到多人称转换;在叙事上,由单角色过渡到两个角色的对话。种种变化都显示了寓言诗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真正要了解历史人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各种各样的历史书写下,早已给他们贴上名目不一的标签,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盖棺论定"。翻检着这些标签,我们真能够知晓他们的人生吗?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个读儒家书成长的学者,但也精通道家的典籍,对易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是个诗赋名家,是中国古代"游仙诗"的鼻祖:他是个博物学家,曾经注释过的《尔雅》、《山海经》,现在还是权威的参考;他是个方术家、堪舆家,卜筮算命、查勘风水,效验如  相似文献   
17.
诗至唐代有古、今之分,近体诗是严格讲究格律体式的一种诗歌,其格律之所以能在唐代形成完整体系,既得益于吟诗之风的内在动力,也有赖于诗赋取士制度的外在影响。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唐代诗人在继承南北朝声律成就的基础上去粗提精,顺势定式,构成了格律精美的近体诗。  相似文献   
18.
最能代表中国盛唐文化的莫如享誉世界的诗歌了。这个诗国的黄金时代,不但诗家多、诗作多,体裁瑰丽、风格繁华,而且传诵千古的名篇也比历朝历代都多。选入清人所辑的《全唐诗》竟达两千多众家,诗篇四万八千多首之巨。这些诗家大多生活在长安,他们挥洒才情,描绘长安风貌,咏物抒怀,唱和盛唐气象,同时也针砭朝政腐败和社会黑暗。其中大部分诗篇成为历代学者、选家挑剔、淘洗不掉的上乘诗典。  相似文献   
19.
结合陆机生平事迹和诗赋创作,我们可以发现,陆机一生三次北上求取功名,且终卒于求取功名之道路.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家族文化品格、先祖功业的教育熏陶与重振家声的愿望所影响.其次,由于陆机对自身的博学及才能的自信,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功名意识,促使他一生三次北上且沉湎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不知自拔,以至于大乱之迹已现,被顾荣等劝其还吴而不从.此外,自身心气的高傲,在遭受到来自他人的嘲讽轻视和政治上的排斥之后,反而刺激了他,追求功名、重振家声的愿望就显得更加急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