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4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该文是作者为“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成立提交论文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对两位诗人相同之处的比较,已在我刊92年第5期刊发。  相似文献   
72.
主要论述了杜甫创作活动中感伤的情感主调与创作的关系。通过不同的时期阐述,分析这种感伤的变化以及对杜诗的创作主题和内容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创作中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3.
一提起“边塞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盛唐岑参、高适的名作。但是他们的前驱者的拓荒足迹,也是不该淡忘的。初唐骆宾工就是最早踏上从军西域之路的诗人之一。其“晚风连期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夕次偷类津》,“手周炎初尽,边庶q早枯,层阴笼占木,变  相似文献   
74.
古今中外,描写自然,抒发诗人情怀和志向的“托物明志”类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生动丰满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传唱。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和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托物明志”类诗歌在“形象群体”相互关系上以及“形象”、“诗人自我形象”和“诗歌主题”相互关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5.
亲情是成就伟大杜甫的重要人格基石。品读杜甫的赠亲、怀亲诗,可以看到诗人对亲情、宗族血缘和亲戚关系的理解,可以还原诗人的生活处境和心情,可以分析其思想人格中的责任意识、伦理意识和家国意识,可以走进诗人真实的心灵世界并透视其伟大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76.
《漳州师院学报》2021,(1):71-80
杜诗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杜鹃行》即十分典型。关于《杜鹃行》一诗的意蕴,历来众说纷纭。必须通过对前人注解的认真爬梳,结合杜甫行迹、创作背景、历史事件,并细读文本,分析句法,才能揭示出此诗寓意。诗人受到鲍照的影响,将杜鹃拟人化处理,以委婉的笔触暗示肃宗不孝,对玄宗晚年境遇表示出同情与惋惜,同时对玄宗在安史叛军入京前的仓皇出逃、抛弃宗室子女的行为也表示出不满,在对杜鹃的吟咏中寓有深沉的寄托。此诗不仅是杜诗拟人化书写的典范之作,也进一步凸显出杜甫"诗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榕阴唱和集》是晚清福建地区的官员进行日常吟咏、诗词唱和的合集,包括编者在内,唱和者共计十七人且多为在福建任职的官员。此集中的唱和诗词体裁多样且主旨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仕人的生活面貌和福建地区的诗坛风尚。《榕阴唱和集》的作者情况、唱和内容与形式以及它的文学价值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把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诗剧《浮士德》的文苑巨匠歌德列入自然科学家之列,有没有搞错? 确实没有搞错!就是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在自然科学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图1是德国近年发行的一枚邮票,画面上歌德正在凝视着史泰因夫人的剪影。  相似文献   
79.
爱因斯坦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作曲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为了理解爱因斯坦的判断,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诗人是什么样的人”。谈及“诗人”的定义,歌德在1825年6月11日对爱克曼说,有什么必要下那么多的定义?一个人,对情境有生动的情感,再加上具有把它表达出来的本领,那么他就是诗人。  相似文献   
80.
杜甫《又呈吴郎》诗的“吴郎”为何许人,历来鲜有其辨者。根据杜甫夔州诗中三首写“吴郎”的诗篇,考辨了“吴郎”为杜甫之女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