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41.
宋兰  李小霞 《科技信息》2010,(20):125-125
随着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呈现出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从原文转向译文的趋势.而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研究便不可避免的被提上了译学研究的日程.本文拟从现、当代的西方译论中有关译者理论的梳理,论述译者主体性怎样经历了一个由"隐身"到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2.
陈大维 《科技信息》2010,(26):I0154-I0154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功能理论这一视角来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34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的教改思路,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全新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指导思想下,要求教师工作重点,应从如何管理好班级转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来。只有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教育才是高效的教育。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4.
目的: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来改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方法:选用新乡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采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班期末平均病理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发挥学生在病理实验课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45.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英译本书名对原文的"叛逆"和"改写"是由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以及译者主体性这三个主要因素共同制约和操纵的结果。这种操纵是为了塑造模式化的"东方他者"形象。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翻译活动的社会背景,对翻译活动进行潜层操纵;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赞助人则对译者明确提出翻译要求,直接干预和操纵翻译活动;而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和翻译观也直接影响其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46.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制于自身所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积累的翻译经验、翻译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其译文的呈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藏族翻译家斋林.旺多、汉族藏学家于道泉、美国学者G.W.Houston的相关背景,分析了他们的三部《仓央嘉措诗歌》英译本各自的特点,旨在发现三位译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347.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全新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其与翻译主体生态环境和翻译无机环境中各因素的矛盾,要对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选择和努力。译者主体性介入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348.
王晓菁 《科技信息》2012,(27):507-507
翻译心理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翻译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作为有意识的人,在翻译中必然有自己的心理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这门研究主体活动的学科来审视翻译过程的理解,并通过描述整个翻译认知心理过程来阐释心理因素是如何介入原作的理解,重新确认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49.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得以深入还得归因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解构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解构主义一反传统,反对将原文看成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把意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本文旨在从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意义的解构与重构来阐述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50.
王萱 《科技信息》2009,(30):129-129
本文总结了传统译论对作者和译者关系的隐喻,利用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概念,提出了发挥译者主体性,实现作者和译者共生共荣的"双性同体"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