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1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81.
基于对宇宙和人生的较为透彻的理解,苏东坡能在寂寞中求得慰藉,在消沉中求得自振,在失意中求得泰然,在苦闷中求得解脱,以维系他对生活的信念并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所有这些构成了苏东坡"梦"词的富有哲理的思想基础,反映了开始走向消沉的士大夫阶层用以"自我维持"、"自我解脱"的精神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782.
联绵词是由两个大都具有声韵关系的音节组成的单语素表音词,不能拆解,但不少将其混为合成词.联绵词读音往往有音转现象,其书写形式虽然多形体,但常用形体往往向表意文字靠拢,加上形符.人们拆解联绵词往往由于对古训理解不妥或受古贤拆解联绵词的影响,或将其使用特点与构词法混为一谈.确定联绵词应从"联绵"上下功夫,即从其表音性入手,析其声韵看其形体.联绵词出于天籁可分为如读、变读、分音、外来音、摹音等类型.  相似文献   
783.
中国人所置身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换言之,中国人所置身的世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颜色”意识。  相似文献   
784.
平淡美的风格自古有之。到了苏轼,则进一步揭示了其美学内涵,提出了“寄至味于淡泊”的审美理想,并自觉地把这一审美理想引入词中,创造了不少清远恬淡的词章。苏轼这一审美理想的产生和实现,离不开其曲折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佛老思想的影响,也与陶渊明这一人物密切相关。前人在论及苏轼的平淡美风格时,主要论述他晚年创作的大量“和陶诗”,并仅限于此。本文试图从东坡词入手,说明平淡美在词中的实现及这一风格在整个苏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85.
摘要 本文对已公布的生命科学各学科名词的一义多词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并就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
自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微生物学名词》以来,迄今为止已公布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12个分支学科的规范名词[1~10],使我国生命科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的名词混乱、定名不准和用名不当状况有所改善,在统一生命科学名词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目前生命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一义多词”问题仍然比较严重。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对生命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提出了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一义多词”的名词亟待统一。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编写《英汉-汉英生态学词汇》一书时所收集的部分资料,谈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一、一义多词现象举例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历史悠久、分化和发展迅速的一门科学。有相当多的名词属于基本名词,对部分或全部分支学科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从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来看,对不少基本名词,在各学科之间却定名不一(见表1)。表1所列仅是与生态学关系比较大的一些名词。生命科学各学科间的一义多词问题由此可见一斑。二、产生一义多词问题的原因1.对概念的内涵理解有明显分歧生命科学的词汇多数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而对若干概念,国外的认识也不一致,这便成为译名混乱的根源之一。比如Lincoln等人认为“acclimatization”是生物对变化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渐变可逆性调节。与此相对应,他们认为“accliamtion”是生物对人为或实验环境因子的渐变可逆性调节[14]。Mackenzie等人[15]和Resinger等人[16]的观点与他们基本相同。但是Collin[17]和Ricklefs[18]把“acclimatization”与“accliamtion”视为同义词,认为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形态或生理可逆性变化反应。难怪“acclimatization”的译名有“驯化”[3,12]、“[风土] 驯化”[9]和“气候适应”[12],等等。同样道理,“allelopathy”的译名有“异种克生[现象]”[1]、“化感作用”[6,11,13]和“异种化感”[9],等等。笔者认为“异种克生”仅表明了某种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其他生物的不利作用,而“化感作用” 和“异种化感”则表明了某种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其他生物的有利或不利作用。但是“异种化感”仅包含种间作用,而“化感作用”则既包含了种间作用,又包含了种内作用。土壤学名词(定义版)(1998)[13]把“allelopathy”定名为“化感作用”,认为它是指“植物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虽然该定名和定义均比较好,但是同其他定义[14,16,19]一样,该定义的信息有严重欠缺,没有指明是种间“其他植物”,还是种内“其他植物”,或二者均包括在内。笔者认为可将“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异种植物或同种其他植物产生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动态体系。对生命科学基本概念的定名应当反映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水平。名词的内涵变了,名词本身也应相应变化。比如“allelopathy”最初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发芽或生长的抑制作用,现在认识到它是植物的一种普遍的抗竞争机制[19],包括种间竞争性化感作用和种内竞争性化感作用[15],既有不利作用,又有有利作用[20]。对“allelopathy”内涵的全面认识,是给其定名和定义的必要前提。2.对概念的措辞不同即对概念的内涵理解比较一致,但在遣词用字上却存在差异。如“被动运输”与“被动转运”,“单态”与“单态现象”,“异域种”与“异地种”,等等。从表1可以看出,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一义多词现象多属于此类。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可供表意的词汇丰富、数量庞大、涵义细致。虽然为择优定名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但另一方面也成了出现一义多词的另一原因。由于对外来词汇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加上个人遣词用字习惯的不同,以及对概念理解的细微差异,便造成了一个概念多种名称。3.对“规范名词”和“不推荐用名”的认识不同在已公布的生命科学各学科名词中均有一些“不推荐用名”。在这些“不推荐用名”中,有的名词在这一学科为“不推荐用名”,而在另一分支学科却为“规范名词”。如“生命带”和“广布种”在《植物学名词》中均为不推荐用名[9],而在《动物学名词》中却为规范名词[6],等等。4.各学科之间的定名协调工作较差在近年来的名词审定工作中,生命科学各学科分别进行,且历时较长,客观上给定名协调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协调工作不力亦是造成一义多词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概念的一义多词,不是认识上存在本质区别,只是措辞不同而已。所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对此类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三、对策生命科学名词的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数分支学科已完成第一批名词审定,有的学科正在进行名词审定;已完成第一批审定工作数年的一些学科,不久将要进行增补、修订和补充定义的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生命科学名词规范化工作,首先应鼓励和加强对有关概念的研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高和统一认识,为择优定名和名词定义打好基础。这是其一。其二,要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与交叉学科之间的定名协调工作。建议成立一个生命科学名词审定协调机构,管理和推动生命科学各学科以及与交叉学科之间的名词审定、修订和定义的协调工作。* 王孟本研究员是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86.
文化词是指带有强烈社会心理信息的语词,在英汉互译中应有不同的语用策略选择,包括了直译,移译,解释,对译和语用翻译等多种方法及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87.
幽默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积小,容量大”,是一种高度提炼的化艺术。法语幽默中,作往往运用“一词多义”的写作手法,使之更加简明且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788.
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因此词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甚至字面上相同的一个词,由于民族习惯不同,会产生出完全相反的象征意义;或在一种语言中有象征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并不存在;或表示同样的角征意义,却用不同的词来表示,有时这种象征意义是一种语言中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789.
燕乐这一新兴乐种的形成,是词的催生素。燕乐的源流可上溯到南北朝,而最后的形成当在隋唐之际。为了克服齐言诗与曲调不相适应的矛盾,经过乐工伶人与诗人们长期不断的艺术探索,晚唐之际,较完整的词律终于形成,遂宣告词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790.
宋词中的色彩词是相当丰富的 ,不仅表现出所描写事物的物理意义 ,而且承载了词人浓烈的主观感情 ,还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