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5篇
系统科学   34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3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无线Ad hoc网络由一些没有中心管理机构的结点组成,由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担负职责.由于Ad hoc网络比传统的无线网络更加容易受到攻击,提出两个有效的安全模式用于Ad hoc网络,结点通过使用非交互性计算对称密钥,减少通讯开销,并允许结点为不同的组生成它们的广播密钥,提出一种无碰撞方法计算这些密钥,最后介绍一种基于对称密钥体制的认证广播模式和相应的数字签名模式.  相似文献   
32.
提出了一种用户身份认证的注册码构建算法,其认证的必要信息通过自相关映射隐藏在注册码内,并可通过自相关验证来辨别注册码的真伪。构建的注册码具有用户惟一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保证。  相似文献   
33.
Cisco公司于2004年提出基于隧道的灵活认证协议(EAP-FAST)以替代存在安全漏洞的LEAP认证协议,该协议具有安全性和易部署性的特点。文章论述了基于8021x协议的EAP-FAST认证协议及其实现技术,并在公共无线局域网(PWLAN)综合实验平台上实现了EAP-FAST认证的客户端、认证者、认证服务器端功能。  相似文献   
34.
内联网络安全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当前内联网络网络安全工作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它所面临的种种威胁、网络安全体系功能需求,并阐述网络安全技术最新发展,给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安全体系可以采用的各种加强手段,包括防火墙、加密认证、网络安全扫描、入侵检测等技术。  相似文献   
35.
用于PDF文档认证的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网络环境中多媒体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认证问题,通过分析PDF页面描述操作符的工作机理,给出了一种适用于PDF文档认证的数字水印算法,将PDF文档字符码的特征信息嵌入到文档字符间距中,检测时通过比较PDF文档的水印信息与字符码特征是否一致来判断文档的真伪。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实现的水印不仅具有良好的视觉透明性,还有较强的检错及差错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36.
针对P地址盗用现象,讨论了多种控制IP地址盗用的解决策略,该策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一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系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网上交易的过程,给出了一个基于SET协议和CA认证的税收征管方案.  相似文献   
38.
如何认证访问Web的用户 ,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用户进行认证的过程中 ,通过使用活动目录认证取代自定义方式认证 ,将极大地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和认证效率。文章结合微软的活动目录及 .NETFramework技术并集成IIS、NTFSACL多种安全措施实现安全认证的网站 ,并用微软的C #语言实现编程  相似文献   
39.
使用IEEE802.1X技术优化校园网计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IEEE 80 2 .1X技术的认证计费系统的分析 ,论述如何用其解决校园网计费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优化校园网的计费管理  相似文献   
40.
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安全的网络通信中,通信各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身份验证机制来证明他们的身份,以验证用户的身份与所宣称的是否一致,才能实现对不同用户的访问控制和记录。文章讨论了两种常用的身份认证机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