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四川盆地大巴山前缘万源 -巫山地区为研究区 ,通过对该区 TM图像进行波段优选、信息提取和处理 ,完成研究区 1∶ 2 0 0 0 0 0地貌综合解译图 ,为该区野外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图件资料。  相似文献   
112.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DNA序列图谱是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中的伟大成就,要解译隐藏在基因组中的生物信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DNA序列的结构很难分析和识别.作者提出一种用于DNA序列结构分析的特征抽取方法.这种方法采用DNA序列码序的共生概率来抽取高维特征.然后采用相关法和/或贝叶斯分类器来分类结构模式.一些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适合于DNA序列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以克勒青河谷地区中东部为研究区,利用Geoeye数据进行岩性构造-成控矿要素的综合解译,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出该区发生岩浆活动的时期为燕山期,其岩体的岩性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沉积地层为二叠纪的加温达坂群白云岩组、阿格勒达坂组以及神仙湾群B组,其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细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成矿地质环境为华力西-燕山期造山作用造就的构造-岩浆带成矿地质环境控制着研究区的成矿作用,其形成的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4.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数据,开展山西霍山山前活动断裂带遥感解译研究,解译获得该断裂带总延伸长度约116km,整体走向NE,按其几何结构可以分为6段,断裂活动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形成的断层陡坎在影像上特征清晰;结合野外调查,认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全新世以来以垂直运动为主.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可以获取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断裂带的长度和分段长度,通过断层构造地貌的解译,可以识别出包括断层陡坎、断层槽谷等构造地貌变形信息,为筛选野外重点工作区域提供帮助.研究表明,高分辨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可以有效应用于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及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5.
遥感技术作为研究构造活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可获取构造地貌的空间分布及水平位移分量,但无法量算垂直位移分量.应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得到的地貌指数可定量化表达地貌表面的三维特征,对垂直位移分量的量算具有独特优势,可弥补遥感解译方法的不足.本文以当雄县宁中盆地及邻域为研究区,利用12.5 m分辨率DEM数据计算7种地貌指数,包括山前曲折度指数、横向地形对称指数、流域非对称性指数、河谷宽高比指数、面积-高程积分指数、纵剖面和裂点以及河流坡降指数,通过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构造活动性,并探讨地貌指数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分级标准下,F1断层为正断层,活动性较弱;F2断层为左旋走滑兼正断层,活动性最强;F3断层为左旋走滑兼正断层,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6.
李志强 《科技资讯》2023,(18):215-218
利用卫星影像监测“两违”行为,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频率高、成本低、受限制条件少等优势,随着卫星影像空间、时间分辨率的逐渐提高,使月度亚米级卫星影像在“两违”监测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该文充分应用高分辨率月度卫片数据,分析了自然资源疑似“两违”图斑特征,并借助数据获取、智能解译、图斑复核和管理应用等流程设计与影像智能解译算法技术研究,形成了基于高分辨率月度卫片的“两违”智能动态监测方案。结合笔者参与的黄埔区新增建设用地和汕尾市新增鱼塘动态监测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两违”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为“两违”监测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7.
遥感是一门综合的对地观测技术,能够对地开展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观测。该技术是地灾调查、评价及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地灾解译、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风险性评价及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指出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之间“天-空-地-内”协同发展是未来地灾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8.
深度学习是当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资源要素智能解译已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为实现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方面的工程化应用,亟需以业务为导向进行样本分类,建设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的智能解译样本库。文章首先对智能解译任务和样本集分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样本数据集分类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现有数据基础、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和自然资源管理业务需求,提出了面向业务的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分类方法;其次,按4种解译任务进行样本的分类;最后,以广东省为例,开展样本分类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能有效应用于广东省自然资源综合解译样本库建设。  相似文献   
119.
目前探底雷达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探底雷达剖面图的信息解译缺乏系统性的标准。本文论述了水平层状目标体,圆形目标体,矩形目标体,地下管道,局部含水层,石油污染物六种地下典型目标体模型正演模拟的图像特征。运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构建污染场地中六种地下典型目标体的正演模型,并获得地下典型目标体雷达剖面图,进一步汇总在正演模拟剖面图中的各个典型目标体的图像识别特点,并分析雷达探测过程中多次波、绕射波等杂波的形成机理,最后通过石油烃污染场地的钻探资料验证实测探地雷达图形特征分析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实际工作中探地雷达的反射信号解译和地下目标体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地表形态是泥石流物源启动和运动的力学基础,流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对泥石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的水文分析法,采用2009年和2015年分辨率30×30m的纸坊沟ASTER GDEM数据,结合野外勘察,从沟道形态变化的方向研究沟道形态变迁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从2009年至2015年,纸坊沟流域泥石流流域面积减小0.1km~2,高差减小26 m,而平均坡度增大1.43°,平均纵坡比从38.2‰增大至39.2‰.结果表明,泥石流的爆发和远程运移受到流域形态、沟道形态和坡面形态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目前,纸坊沟处于较为稳定的发育时期,大型泥石流的暴发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