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遥感以其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等特点,已成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尝试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对影响西藏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要素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范宏元 《甘肃科技》2014,30(15):41-43
遥感影像自动化解译一直是遥感影像解译的一个难点和发展方向。当今的自动化解译软件一般是采用先分割后分类的方式。影像自动解译的先决条件是影像分割,因此分割参数的设置至关重要,影响着分割及分类的最终结果是否准确。针对FeatureStation软件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遥感影像自动解译中,多尺度分割算法各参数的设置对于分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3.
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为例,综合目视解译以及计算机自动解译,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优势与限制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展望下一步研究方向。在冰川边界提取研究中,目视解译精度高,仍是冰川解译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传统基于光谱的解译方法各有优缺,应用于冰川信息的提取需借助于人工修正;基于象元的遥感解译方法应尝试应用到冰川的解译中。  相似文献   
104.
<正>一、长乐市概况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东濒台湾海峡,西与闽侯县毗邻,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该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5°40′~26°04′,东经119°24′~119°59′,陆地总面积658km2,其中耕地面积321km2。长乐市属于准半岛,地貌为低山丘陵,山丘呈"丁"字形分布于中部和南部,水域(含  相似文献   
105.
使用ASTER数据对内蒙古半拉山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床进行矿床尺度的蚀变填图。 使用VNIR和SWIR谱段的单波段RBD分析、简单波段组合分析提取岩性分带信息, 使用PCA主成分分析, 提取黏土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和褐铁矿化的蚀变信息, 使用TIR谱段提取硅化、钾化和碳酸盐化的蚀变信息, 获得半拉山矿床自西向东分布青磐岩化带、碳酸盐化带和黏土化带的蚀变带分布图。结合实地勘测结果, 证实ASTER数据对斑岩型矿床及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蚀变带的识别具有较好效果。在矿床尺度上可以应用VNIR数据和SWIR数据有效区分黏土化、青磐岩化和碳酸盐化, 在矿田尺度上可以应用TIR数据区分硅化和钾化, 但对于只在VNIR谱段具有光谱特征的铁氧化物, 蚀变解译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6.
应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氡气测量、地温测量以及地电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相关地质资料,对成都市龙泉驿点状地热异常现象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龙泉驿断层被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的次级断层切割,断层遥感影像清晰。断层上方土壤中出现极高的氡气浓度异常,从旁侧向地热异常点逐渐升高,显示断层的活动性和良好的渗透性,沿断层有流体上升。断层上方近地表局部填充的块状疏松土壤起到"导热管"的作用。发震于龙门山逆冲推覆造山带的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剧烈运动,使成都前陆盆地中的岩块沿中三叠统下部滑脱层滑动,产生大量构造热。热流沿滑脱层向远端的前陆隆起——龙泉山传递,通过龙泉驿断层向上溢流,并经"导热管"在地表形成点状地热异常。龙泉驿地热异常的主导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构造热产生的地震地热异常"远端效应"。龙泉山断裂带不可能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该地区可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2017年“8.8”地震导致九寨沟核心景区发育数以千计的高位或极高位崩塌灾害,造成自然景观及旅游设施严重损毁。震后三年以来崩塌仍表现出较高活动性,为九寨沟震后恢复重建与生态治理等带来更大挑战。本文基于地震前后5期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多年实地调查、遥感解译与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崩塌空间聚集趋势及发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崩塌发育具有空间聚集效应,在0-5.6 km范围聚集性显著,但震后三年内的总体聚集趋势变化不大。此外,崩塌显著分布于高程2800~3400 m与30°~55°的陡坡段,地震触发与震前重力诱发崩塌多分布在北东-南的优势坡向,岩性上集中分布于石炭系与石炭二叠系的厚层坚硬碳酸盐岩地层。本文成果对九寨沟崩塌灾害防治与风险管控具有积极意义,可为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8.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DNA序列图谱是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中的伟大成就,要解译隐藏在基因组中的生物信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DNA序列的结构很难分析和识别.作者提出一种用于DNA序列结构分析的特征抽取方法.这种方法采用DNA序列码序的共生概率来抽取高维特征.然后采用相关法和/或贝叶斯分类器来分类结构模式.一些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适合于DNA序列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克勒青河谷地区中东部为研究区,利用Geoeye数据进行岩性构造-成控矿要素的综合解译,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出该区发生岩浆活动的时期为燕山期,其岩体的岩性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沉积地层为二叠纪的加温达坂群白云岩组、阿格勒达坂组以及神仙湾群B组,其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细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成矿地质环境为华力西-燕山期造山作用造就的构造-岩浆带成矿地质环境控制着研究区的成矿作用,其形成的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0.
现代科技革命在各个科技领域内发生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科学发展的数字化是科技革命的新趋势。现代科学革命改变科学、技术,生产相分离的状态,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在地质学及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本文从我国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转变、各种解译方法优缺点,论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遥感地质解译技术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