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64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自然探索》2014,(2):9-9
正人类祖先的高品质视力演化是不是由蛇的威胁所推动的?科学家最近发现,猕猴大脑中的特异神经细胞会对蛇的图像做出反应。由于灵长类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因此这一发现令科学家诧异。他们由此推测,蛇对灵长类的演化造成了很强的选择性压力。现代哺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工作方法。两种方法对低阻充水断层、充泥充水溶洞等相对低阻目标物敏感,岩溶含水岩组及断层破碎带的电阻率与其完整的围岩有明显的电性差异。所以主要用于探测含水层、溶洞、陷落柱、含水断层等地质构造情况。选用适当的装置可将两种方法应用于岩溶裂隙发育情况的探测。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3.
触觉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感知和理解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在构建我们的抽象概念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尖"的概念不仅能投射到"智能、情感、态度"方面,还能投射到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域;这一发现从一个方面说明了Sweetser对触觉隐喻投射的归纳不够准确、全面;与英语民族相比,汉民族更充分地利用"尖"这一具体概念来理解并扩展出更多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34.
提出了基于单相关系数搜索的变形的n维黄金分割算法的重磁成像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反演了济阳坳陷花沟地区的视密度与视磁化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据此结合钻井、磁力和重力异常图对该地区火成岩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了推断.花沟地区共推断出42个酸性火成岩和33个基性火成岩,并按200 m的深度间隔分11层编制了深度为900~2900 m内各层上的火成岩深度切片图,其结果较好地展示了该区火成岩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5.
用于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的二维自动调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的自动调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二维滤波处理的二维自动调平算法.零漂具有随机性且一般变化缓慢,二维滤波处理可从航电数据中求出包含局部异常和零漂的中间结果,一维滤波处理能从中间结果中求出零漂主要成分,二者结合就能从航电数据中除去大部分零漂误差.该算法只需输入简单的处理参数,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它比以往的调平方法计算速度快、调平效果好、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小,可有效除去零漂造成的"窗帘效应",提高视电阻率和平面剖面图质量.二维自动调平算法为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的零漂调平提供了新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36.
针对传统的单点压力传感器获取的接触力无法完备反映机器人的抓取接触状态,难以实现准确的机器人抓取状态判别的问题,基于触觉阵列传感器的多点感知特性,提出一种高效高准确率的机器人稳定抓取判别方法.首先,采集机器人抓取属性各异物体时的接触分布力信息,建立分布力与触觉图像的映射,构建机器人抓取触觉图像数据集;基于多层感知机框架建立机器人抓取状态判别模型,实现机器人抓取状态的分类.然后,通过训练并对多层感知机在不同模型层数与节点数下的模型性能进行优选,得到抓取状态判别模型的最优参数,进而与多种基于学习的抓取判别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抓取状态判别方法具有99.74%的判别准确率,平均耗时为2.3 ms,在判别精度和速度上均优于基线算法;通过实物抓取实验,该方法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4%,充分证明其对数据集外物体的稳定抓取判别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7.
利用稀疏重构类方法进行雷达微波关联成像时, 传统的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算法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均需要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小二乘解, 导致成像算法计算复杂度随矩阵规模和迭代次数增加而急剧攀升。针对此问题, 结合频率捷变思想, 提出了一种改进OMP算法的稀疏目标微波关联成像方法。首先, 阐明了微波关联成像机理, 并构建了微波关联成像信号模型; 然后, 利用共轭梯度法对OMP算法中的最小二乘求解步骤进行了改进, 并分析了改进后算法的计算量; 最后, 通过与最小二乘成像方法、匹配滤波成像方法和基于传统OMP稀疏重构的成像方法进行计算机对比仿真实验, 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38.
多元触觉和沉浸式视觉反馈的时空一致性配准以及现有VR软件框架中硬件设备的接入便捷性问题,制约了医疗、商务、娱乐等不同行业中视触觉融合场景的快速开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融合多元触觉和沉浸式视觉的可移植VR软件框架,根据视触觉反馈精度要求的不同设计了双层和三层架构兼顾视觉渲染、触觉渲染、硬件控制的不同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具有支持视-触融合同步反馈、硬件平台可移植、图形场景开发简便和交互场景可快速替换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交互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9.
触觉是机器人实现与外部环境直接作用的必须媒介。本文针对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的全球专利申请概况、专利分布和重要申请人专利布局进行分析,梳理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指明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最后从现有技术角度分析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猫外膝体细胞对光栅刺激图形适应的时间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猫外膝体细胞对扫描正弦光栅刺激产生的图形适应的反应时间特性,结果表明:与这视皮层细胞类似,外膝体细胞适应后与适应前相比反应幅度降低,潜伏期延长,但与之不同的是,外膝体细胞适应后反应的基频相位提前了,这暗示长潜伏期原抑制作用可能参与外膝体适应的形成,也说明外膝体细胞的适应现象可能存在与视皮层细胞不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