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90篇
丛书文集   222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0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49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韩秋  秦伟影  李琳 《科技资讯》2011,(33):36-36
本文通过对丰城矿区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造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因素,为矿井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准噶尔盆地沙湾组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存在油砂体规模较小、油层薄、储层岩性变化快等勘探难题。2005年,排2井在沙湾组钻遇油层,日产油49.6 t,地面原油粘度为1.6 mPa·s。立足实践、大胆开拓促成了沙湾组浅层、稀油、高产岩性油藏的突破,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车排子地区具有多油源输导、多层系含油、多类型富集、多品位共存的复式聚集特点和“三层楼”油气成藏模式。沙湾组轻质油藏油砂体形态与振幅属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通过地震属性有效识别油水边界。稀油油浸为含油性下限,粉细砂岩为岩性下限,渗透率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更好地研究冲击弹性波在平台上的传播规律,选用特定的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异性材料搭建实验平台,探究冲击弹性波在平台上的传播规律。以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为各向异性材料,以有机玻璃厚板为各向同性材料,利用黏附在该特定材料上的PVDF传感器群,采集并分析不同厚板和层叠板在冲击条件下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向异性材料上,沿纤维排列方向的横波传播速度最快,纵波的传播速度最慢;各向异性材料层叠板的纵波传播速度远慢于该材料的层压厚板的纵波传播速度;沿特定角度设置的测试通道远离材料中心区域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大。基于实验结果提出有利于隔冲材料上弹性波传递和扩散的材料组合方式,即设计隔冲复合材料时加入规则排布的高声波速率的纤维材料,将隔冲材料整体设计为分层结构并且在材料边缘设置一定数量的90°锯齿形结构。  相似文献   
994.
以迄今为止查阅到的中国大陆金属矿区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经优化处理后最终采用165组数据,基本覆盖了我国大陆主要金属矿山分布地区.采用回归分析法给出了中国大陆金属矿区测量埋深范围内的地应力场特征,并尝试从地应力的角度对中国大陆金属矿区断层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金属矿区垂直主应力、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总体上随埋深呈线性增加;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Δσ随埋深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但规律性不显著;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比Kh,max主要集中在1.00~2.50之间,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比Kh,min主要集中在0.50~1.50之间,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比Kh,av主要集中在1.00~2.00之间,随着埋深的增加,3个侧压系数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Kh,max趋向于1.83,Kh,min趋向于0.80,Kh,av趋向于1.31;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比与埋深没有显著的关系,主要集中在1.5~2.0之间,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断层在埋深小于500 m范围内有滑动的可能,埋深超过500 m时,逆断层有滑动的可能,走滑断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5.
催化型颗粒捕集器的净化性能及劣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试并分析了25、20、10 g·ft~(-3)(1 ft3=0.028 3 m3)3种不同贵金属负载量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对公交车尾气的净化性能及劣化规律.结果表明:25 g·ft~(-3)贵金属负载量CDPF对公交车一氧化碳(CO)、总碳氢(THC)、颗粒数量(PN)及颗粒质量(PM)的净化性能最优.CDPF对CO、THC、PN及PM的净化效率随使用里程的增加呈对数下降趋势,25 g·ft~(-3)贵金属负载量CDPF净化效率下降趋势最为缓慢,其抗劣化性能最优.使用5万公里后,25 g·ft~(-3)贵金属负载量CDPF对CO和THC的净化效率仍分别高达74%和70%,对PN及PM的净化效率保持在90%以上.贵金属负载量对CDPF的NOx净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其随使用里程的劣化现象不明显.从兼顾成本-性能的角度考虑,20 g·ft~(-3)贵金属负载量CDPF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6.
在科学、经济、工程、工程等各领域,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时序数据.挖掘多维时序数据中蕴含的相关性特征和周期性规律,是可视分析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总结了过往案例和可视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称为时序螺旋的可视化交互系统.该系统基于时间粒度和时间原语的概念进行设计,旨在通过可视分析的方法,挖掘数据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和周期性规律.时序螺旋综合了年轮图、族线等多种周期性数据可视化布局方法,并辅以多种交互模型互为补充.最后以实际数据集的分析案例展示了我们的方法在探索和理解多维时序数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为更加合理地设计适用于强研磨性硬地层的混合SPDCS钻头,本文首先对东北油田、青海油田钻进火成岩地层磨损的SPDCS钻头进行收集,运用ST-500A 电子显微镜和ⅤⅢⅢ2.2C 相机测量软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观测SPDCS切削齿的磨损形态,分析其磨损机理,找出失效原因。测量钻头冠部刨面线上切削齿的磨损高度,绘制SPDCS钻头切削齿磨损分布曲线,为SPDCS钻头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设计并加工PDC孕镶块混合微钻头进行室内钻孔实验,研究不同切削齿出露量对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PDC孕镶块混合钻头进行优化后设计了一种PDC孕镶块全尺寸混合钻头,用于东北油田辽松盆地金山区块金谷1-1HF井的基底地层钻进,相比同井段的PDC及牙轮钻头,钻速与进尺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998.
浅埋煤层长壁采场覆岩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某煤矿2305综采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应用数值模拟(RFPA)和现场实测方法,深入研究了浅埋煤层开采后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破坏、运动规律,从而对指导、评价采场围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运用Mann-Kendall、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小波分析、持续性分析及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半世纪来济宁市降雨序列、年平均气温序列及泗河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周期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在气温升高的趋势下,年降雨量没有变化趋势而泗河年实测径流量序列呈显著减小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分别存在18年和9年左右的变化主周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序列的持续性较好而年降雨量序列的持续性较差,且济宁市的气温变化特点与华北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相同;年降雨与径流有着较好的同步性,人类的水事活动及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对径流造成影响;年降雨量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其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约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超塑性成形已经在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的零部件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 超塑性成形均处于多向应力状态. 但是, 长期以来, 均把单向拉伸的本构方程直接推广处理多向的理论问题. 这在定量处理中是否正确, 亟需理论证明. 首先简述了超塑性一维拉伸和二维胀形变m值本构方程的建立, 并结合从连续介质塑性力学基本理论所导出的自由胀形的等效应力σ 和等效应变速率 的解析式, 分别用拉伸和胀形的本构方程导出了超塑自由胀形最佳加压规律的解析表达式. 进而结合典型超塑性合金ZnAl22实验数据进行了定量比较. 结果判明, 不能把单向拉伸的本构方程直接推广处理二维胀形的定量力学问题, 处理胀形的定量力学问题, 必须用在胀形应力状态下建立的二维胀形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