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62篇
系统科学   214篇
丛书文集   616篇
教育与普及   5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2篇
现状及发展   84篇
综合类   1520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870篇
  2012年   1196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276篇
  2009年   1196篇
  2008年   1304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1025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52.
53.
《太原科技》2006,(5):F0004-F0004
太原市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是太原市首批2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之一,是依托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城市交通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优势而组建的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4.
高度城市化地区非城市建设用地导向--深圳案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已经从乡村地域转变成高度城市化地域,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性质与功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决定了必须确定新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原则、导向和空间布局结构,并对传统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政策和策略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55.
一、杭州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和钱塘江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深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城市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也是与城市地域环境文化的背景息息相关。杭州起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钱塘江河口海湾与天目山余脉东南山麓的连接地带,后沿滩岸向东南迁移至灵隐山下的天竺谷地,成为钱塘县最初的县治所在地。 随着钱塘江泥沙和海潮泥沙上涌,不断向东堆积,在湾口形成“岛湖”和湖东今日杭州市区的平陆。平陆东南钱塘江北岸的柳浦与对岸西兴成为钱塘江下游联系南北的渡口要地。柳浦向西至凤凰山麓一带进一步  相似文献   
56.
《榆林科技》2008,(1):38-41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7.
试析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宇 《科技信息》2007,(35):137-137
吉林省西部受人类过度利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盐碱化近来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地质环境、气候、水文、人为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地理环境的影响、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近代乡村文化的都市迁移造成了都市文化的繁荣与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形成了近代中国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异。城乡文化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59.
中外低保管理面面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情况进展良好。低保政策的执行在保障下岗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我们应借鉴各国在缓解贫困方面的作法 ,促进我国城市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0.
1 铜梁林业必须跨跃式发展 1.1铜粱林业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跨跃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铜梁县相继实施了长防林、水保林、多功能防护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近十年累计造林23.4万亩,四旁植树2550万株,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21.3%增长到现在的27.6%。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必须看到,铜梁林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