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王震 《世界知识》2012,(16):44-46
尽管西方非政府组织与中东剧变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探究,但它们的长期活动确实塑造了有利于中东政治变革的社会话语体系,为政治反对派开展活动创造了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12.
郎世宁在欧洲油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国画技法,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画风,尤其是在静物画的表现上,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形式,又融汇了西洋静物画的技法表现。他的静物画体现了特定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这种兼容性深得皇室赏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清代的统治阶层对待欧洲绘画艺术所能接受的态度,在中国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3.
国家战略工程是国家主体实践具有价值取向的战略理论的物质实体。工程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时代的工程共同体与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历史的形成多因素联系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工程科技、工程规范和工程价值等。从历时态看,主要西方国家战略工程曾出现过古希腊罗马的王权神圣与世俗精神,中世纪的封建诸侯与信仰主义,文艺复兴的宗教理想与世俗精神,近代英国的资本工业与清教伦理,现代美国的知识经济与新保守主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4.
李强 《世界博览》2011,(8):64-66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 并非加入食品中的都是添加剂,中国的相关使用标准要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加严格。 3月23日,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在上海召开。在同期举行的食品添加剂论坛上,深受"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困扰的业内专家们纷纷表示是在替人背黑锅,  相似文献   
115.
要闻·观察     
李强 《世界博览》2011,(8):10-12
<正>社会六成中国人自认为是草根阶层在中国,"草根"这个名词已经代替了"无产阶级"。《中国青年报》经过为期三周的调查发现,在4000位受访者中,有60%认为自己属于草根群体。这些人认为草根的三大关键词是"下层社会、敏感和无权利"。  相似文献   
116.
谈西方礼仪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其本质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特殊形态,由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状况不同,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不同,民族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文字和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基本特色有4个方面:一是女士优先,二是尊重隐私,三是表露坦率,四是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17.
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这使得她的作品在埋没了几十年后仍大放异彩。她的小说侧重于对人性恶的否定性批判揭露,表现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普遍迷茫,失落与疯狂。艺术上溶传统文学手法和西方表现技巧为一炉,使她的小说深沉、含蓄而又充满了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9.
爱情是人类作品永恒的主题,并非西方所特有;中西爱情小说同样存在高雅与粗俗两类,我们不能是中非西或是西非中,更不应把“改革开放”与“引进黄祸”挂起钩来。  相似文献   
120.
数学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仲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10):8-14,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