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渤中3-2油田属年产量较小且周边无在生产油田可依托的边际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此类油田需大幅度降低初始投资和生产操作成本,因此对作为主要生产设施的自安装采油平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72.
针对现有64 mm防暴弹火药延期时间固定、发射初速度恒定,致使在使用中不能发挥最佳的作战效能的问题,采用外弹道分析计算的方法,设计一种控制64 mm防暴弹炸点的电子引信系统.结果表明:空中定点爆炸电子引信系统能够通过计算到达空间预定位置的发射角及对应时间,实现对防暴弹射程内的任意位置引爆的控制.通过实验分析,空中定点爆炸电子引信系统弥补了现有64 mm系列防暴弹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73.
专用炉混装模式下作业计划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钢铁企业热装作业中专用炉混装作业计划编制难题,建立了一体化作业计划优化模型,并提出基于优化与简单仿真相结合的多步骤优化方法进行模型求解.在给定工艺参数情况下,提出的算法可快速给出优化的、一体化专用炉混装作业计划及冷装、热装板坯的详细作业时刻.模型给出的优化结果满足工业实际需求,作业计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74.
论述了二浮惯性测量装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组合体热控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和再设计的过程.首先分析了斜装结构形式和布局,然后基于宇航产品的热设计原则,介绍了二浮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的热设计情况,试验验证时发现高温段陀螺温升过大,通过更换导热系数更大的陀螺安装板材料等措施,使得陀螺能够稳定工作在最佳精度范围内.最终的试验数据和试验前后标定数据的对比表明,二浮IMU组合体热控系统的设计完全满足整船的技术要求,并为惯性仪表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在保证惯性仪表工作精度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其在轨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375.
利用代码插装完成实时任务对自身剩余最长执行时间的运行时自我预估,以满足实时动态调度领域的相关需要.该方法以全面的、规范的相关性分析为基础,构建形式化模型,简洁一致地刻画程序的控制流和相关性;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预估点代码生成算法;并给出了权衡预估精度和运行时开销的若干优化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376.
针对橇装设备的紧密性导致某一设备失效后引起的事故后果十分严重的情况,从橇装化处理厂出发,首先根据RBI公式计算出处理厂内各个橇装设备的失效概率,以失效概率最大的设备为失效设备进行爆炸模拟,然后根据Probit法计算周围设备的失效概率,得出初始事故(一次事故)的事故后果;再对失效概率为100%的设备进行二次爆炸模拟,再根...  相似文献   
377.
针对现有氧传感器线束手动压装装配速度慢、定位精度低、装配质量不可控等问题,设计了一套氧传感器线束自动压装设备.设备由下位机和上位机两部分组成,下位机通过PLC控制凸轮分割机实现工件在各工站的流转,通过工业相机实现锆元件的正反、缺陷识别、OCR读取、角度和位置信息的获取,通过机器人实现了线束的力位移压装,并实现了端面激光清洁;上位机通过Labview实现线束装配信息的获取及装配质量的数据追溯.该设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运行安全可靠.试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定位误差基本控制在0.15 mm,插入力控制在10 N,装配一致性控制在2%,装配数据可追溯,能有效提升装配质量和车间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