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系统科学   139篇
丛书文集   259篇
教育与普及   18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62篇
综合类   588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交流滤波器场地的布置,直接影响±800kV换流站总平面布置的大小,关系到工程投资等许多关键要素。本文介绍了换流站中交流滤波器常用配置,总结了目前交流滤波器场常见的三种布置方式。通过对比分析这三种布置方案可得改进"田"字形布置方案相对于"一"字和"田"字布置的优点更为明显。在今后的±800kV换流站设计中推荐采用改进"田"字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62.
准确表征与直观显示岩体复杂的内部结构与应力场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本文运用CT成像、三维重构和3D打印技术制备了包含复杂裂隙的天然煤岩模型,借助三维应力冻结和光弹技术,直观定量地显示了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复杂裂隙煤岩内部的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的煤岩模型具有与天然煤岩一致的裂隙结构特征;3D模型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性能指标接近于天然裂隙煤岩;在不连续裂隙周边的高应力分布区域以及应力级差等方面,3D模型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能够直观定量地显示不连续不规则裂隙对煤岩的强度、变形以及应力集中区的影响.3D模型打印与应力冻结技术相结合为实现地下岩体内部复杂结构与三维应力场分布的定量表征与可视化,以及印证数值模拟结果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3.
 针对深部环境的复杂性,建立了温度-应力-化学三场共同作用下页岩试样蠕变模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页岩在复杂环境下蠕变特性的温度效应和pH 值化学效应明显,同一级应力水平下温度越高或者化学酸碱性越强,页岩的瞬时应变、蠕变应变及蠕变速率越大,达到稳态蠕变阶段的时间也明显延长。pH 值对蠕变特性影响程度比温度的影响更明显。采用非线性元件代替常规线性元件,得到了页岩在深部环境下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该模型符合深部实际情况,能较好地模拟页岩在深部复杂环境下蠕变,从而求出模型参数。通过试验数据和拟合曲线吻合情况,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4.
黄土中节理裂隙十分发育,严重影响黄土的力学性质。尤其是对地下采煤引发的黄土滑坡进行评价时,除了需要考虑采矿引起的斜坡变形,还需考虑采煤引起的黄土裂隙化导致的强度劣化问题。本文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裂隙密度的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加,内摩擦角呈明显减小趋势;黏聚力在低含水率下呈减小趋势,在高含水率条件下变化规律不明显。由于裂隙的出现,临近裂隙的土体应力重分布,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垂直于裂隙的应力值趋近于零,主应力差增大,因此临近裂隙的土体发生局部破坏,这种现象的最终宏观表现之一为内摩擦角变小。较低含水率条件下,裂隙的存在,影响了土颗粒之间的连续性,宏观表现为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大,黏聚力值在减小;但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水使土体胶结弱化作用加强,裂隙对土颗粒之间连结的影响作用趋弱,宏观上表现为黏聚力随裂隙密度非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965.
原状膨胀土三轴浸水过程的细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状安康膨胀土三轴浸水过程及浸水后的三轴压缩剪切过程进行了CT扫描,并对膨胀土破坏的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根据CT图像的变化,发现其浸水过程实际上是水浸入膨胀土的裂隙和空隙,土体膨胀,产生新的裂隙,并最终贯通的过程.当浸水达到饱和状态时,土体的密度趋于均匀,强度增大,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硬化型.  相似文献   
966.
一维Sznajd舆论模型相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略去一维标准Sznajd舆论模型的第二个规则,修改后的模型演化的决定时间分布没有发生变化,但弛豫时间延长了;反铁磁性吸引子消失了,铁磁性终态吸引子出现的概率对初始态度人员密度有着重要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在平均场的近似下,修改后的一维Sznajd舆论模型存在相变.  相似文献   
967.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用耦合常数的解析延拓方法研究了原子核的单粒子共振态,通过计算和比较208Pb单粒子束缚态和共振态的能级和宽度,发现208Pb的束缚态和共振态都具有较好的赝自旋对称性.  相似文献   
968.
以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某一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雨水花园中雨水入渗对邻近建筑物地基的影响问题展开研究。根据工程资料,在Geo Studio软件中完成数值模拟建模;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得到各工况下雨水入渗对邻近建筑地基的渗流场、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渗流持时、海绵设施底部压力水头的增加,渗流影响范围增大,但其变化率逐渐减小;渗流影响下土体应力发生改变,基础下部土体表现出更强的"塑性",但总的分布趋势变化不大;建筑地基完成初始沉降后,渗流影响下其主固结沉降(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相对无渗流时较小;且渗流持时越长,二者的沉降差越大。研究可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须考虑渗流影响的诸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为提升变风量空调末端单元风量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末端单元的气流入口至后部风道的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风道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提出基于均速管流量计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的判据.比较100~300 m3·h-1的风量下(不同风阀开度),风道截面上速度分布曲线与理论值的交点数目及位置,得出流量计的安装位置与测孔...  相似文献   
970.
福建陆缘壳、幔异常结构与深部热储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陆缘福建省境内地热资源丰富,近地表主要属于中、低温和中温水热存储。这种清洁的绿色资源如何有序规划与高效利用是福建地域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地球物理场和壳幔介质物理属性与结构环境分析和研究提出:(1)福建省大量的浅层水热资源在发展地方经济和民用中可形成一个中、低温及中温长期利用的网络平台;(2)探查福建陆缘地域地下是否存在热岩体乃能否有效替代部分化石能源的核心;(3)福建热田区地球物理边界场响应和壳幔介质属性与空间结构是探索与厘定地下热能能否稳定、安全、可靠和长期供给的基石;(4)漳州盆地深部可能存在干热岩的背景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