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8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34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39篇 |
丛书文集 | 267篇 |
教育与普及 | 22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4篇 |
现状及发展 | 47篇 |
综合类 | 66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383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443篇 |
2011年 | 473篇 |
2010年 | 476篇 |
2009年 | 514篇 |
2008年 | 502篇 |
2007年 | 476篇 |
2006年 | 346篇 |
2005年 | 333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用载荷松弛法对Fe-28Al-2Ti合金在较高温度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Fe-28Al-2Ti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载荷松弛曲线、应力减小因子Y及激活能值,并对试样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Fe-28Al-2Ti合金的高温变形是一个亚晶界吸收位错,而且不断向大角晶界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52.
953.
分散紫3RL-S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散紫 3RL- S(C.I.Dis,Violet77)是一支端氨基上带有醚基的新型分散染料 .本文主要介绍其合成的综合研究情况 ,包括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合成操作法的确定和结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954.
提出了一种适合256QAM系统的新的盲均衡算法.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残差小的特点,特别是对幅度和相位特性畸变严重的信道,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5.
非线性离散系统的学习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线性离散系统的学习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引进了离散的λ(ζ)-范数,给出了新的学习控制算法,实现了不依赖于学习控制初始数据的目标跟踪问题。为离散系统的学习控制方法的顺利发展和相应基本理论的建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956.
合成了间羟基苯甲酸邻菲Luo啉钆(Ⅲ)、镝(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与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和固体配合物导电性能等方法,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957.
Co含量对Ni-Al机械合金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o元素的加入对NiAl合金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产物有很大影响·Co含量变化使反应机制发生明显改变,并同时得到不同的反应产物·Co含量为5%(原子分数)时,反应机制仍属于爆炸式反应,粉末颗粒较细且均匀;但10%(原子分数)Co元素的加入抑制了NiAl化合物爆炸式反应生成,并导致类“非晶”相的生成;而Co含量为20%(原子分数)时,导致了γ Ni(Al,Co)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粉末颗粒最大,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958.
固液反应球磨制备TiAl,Ni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一种固液反应球磨专利技术制备了TiAl,N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所谓固液反应球磨技术是在一定温度区间,球磨介质对金属液体进行球磨时,磨球和金属液体反应生成固态的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为了加速反应进行,也可以在金属液体中加入与磨球成分相同的金属粉末。本研究对固液反应球磨与类似条件下的高能行星球磨(机械合金化)制备金属间化合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固液反应球磨和普通的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相比,具有更高的的效率,可以加快合金化的速率,能够生成机械合金化不能合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最后对固波反应球磨的机理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9.
黄曲霉素和N-亚硝基化合物借诱发DNA互补碱对交联而启动癌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绝大多数环境中的致癌剂,均通过引起DNA股间互补碱对的共价交联而启动细胞的癌变.DNA碱稀释过滤法证明:致癌物中的霉菌毒素即黄曲霉素G 1 ,N-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亚硝基二乙胺,二丁胺,吗啉和四氢吡咯、偶氮染料中的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喹啉,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股间交联.而相应类型的非致癌剂黄曲霉素B 2 、亚硝基二苯胺、4'-溴-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异喹啉,均不能引起此种交联.用DNA交联24h修复实验,首次提出测定DNA股间交联中、互补碱对交联比率的方法.证明:DNA非互补碱对交联被完全修复,但互补碱对间的交联则难以修复,而互补碱对交联的比率与其致癌强度相关.致突变谱数据证明:突变即点突变和移码变异都是由交联的互补碱对所指导.因此,双区理论是化学、内源物和物理致癌作用的合理机理. 相似文献
960.
联合摄影、三维立体体元模型及光线跟踪法开展了面向高精度总面积指数(plant area index,PAI)测量的冠层精细三维模型重建研究.研究发现,冠层背景及天气条件对冠层影像分类影响显著;相机外方位元素解算精度受控制点精度影响较大,但受控制点数目影响相对较小.合理的单位体元大小及分区大小组合对于冠层三维重建至关重要,任意单位体元大小及分区大小组合可引起冠层三维重建异常.与立体体元大小相比,分区大小对冠层三维重建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