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0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31.
根据国内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修改意见中存在的“大改”和“小改”的意见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对“小改”意见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即雷达在船舶避让中的应用:VHF协助避让的问题,并于离速船擗碰问题。  相似文献   
32.
夏秋在野外工作和乘凉时,作为个人避蚊防护手段,目前较少。风油精、清凉油只能在蚊虫叮咬后止痒,不能避免蚊虫袭击。由中草药和无毒化学药物及香精复配而成的避蚊露,对按蚊、库蚊、伊蚊均有良好驱避作用,只要将其喷洒于身体暴露部位,即可对野外活动的个人起到防护作用。由于它原料来源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厂家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很适合乡镇中小企业生产,市场也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33.
视野受限时行人疏散模型分析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视野受限时的行人疏散理论模型,估算了有、无出口指示标志时疏散时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仿真从疏散时间和出口利用率两个方面研究影响疏散的因素,得到:出口指示标志有助于行人快速有效地疏散;疏散时间随视野距离、出口指示标志的可视范围的增加均逐渐减少,对应的出口利用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疏散时间和出口利用率均随出口宽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研究还发现,必须同时考虑疏散时间和出口利用率两个因素才可得出疏散的最佳条件,即在满足较短的疏散时间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出口利用率。  相似文献   
34.
一、问题的由来 2007年夏,我在参加道路安全志愿者活动(在马路边协助交警)时,发现大型车辆经过时废气量大,比较刺鼻,而小型车辆经过时就比较好一点,想一想也正常,大型车负载大,做的功大,消耗能源多,排放废气肯定比小型车多.但是后来注意到相同类型的车经过,我嗅到的废气刺鼻程度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经过细细观察比较后发现:相同类型的汽车,它的排气管位置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装在左边,有的装在右边(还有的两边都有).  相似文献   
35.
文章依托贵州省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仁怀至赤水段工程实例,针对公路平面穿越兰坳上古滑坡体中上部,横断面设计为浅挖滑坡体覆盖层,对原相对稳定覆盖层形成扰动可能导致滑坡体失稳破坏影响环境及高速公路安全问题,提出穿越古滑坡体治理和绕避古滑坡2个比选方案,系统地分析了2个方案相互利弊,同时考虑与地方规划衔接,确定安全、环保且与地方规划不冲突的工程方案为最终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6.
下肢损伤是行人与车辆碰撞事故中的主要损伤形式之一,建立具有较高生物逼真度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可以为下肢保护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在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韧带(ACL,PCL,MCL,LCL)及膝关节得到全面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骨骼、韧带、肌肉及皮肤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并定义了各组织间的接触.利用行人下肢弯曲的生物力学实验,对下肢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整体弯曲验证.结果显示,下肢有限元模型的损伤形式、损伤发生时刻、膝关节弯矩和弯曲角度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行人下肢的损伤和生物力学响应,具有较好的生物逼真度.  相似文献   
37.
个体特征对步行通道行人最大通过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年龄、性别、携带行李状况作为表征行人个体特征的3个要素.首先分析了这3个要素对个体空间占用和步行速度的影响,进而利用Legion仿真工具研究这三要素对行人最大通过量的作用.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和携带行李状况都对行人最大通过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行人流中个体年龄增加,行人流的最大通过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由老年人构成的行人流,其最大通过量较青年人下降23%~30%;性别对最大通过量的影响总体较小,在10%以内;随着个体携带行李尺寸的增加,最大通过量也显著下降,由携带小行李组成的行人流其最大通过量较不携带行李约下降35%,携带中等行李较不携带行李约下降60%,携带大行李较不携带行李约下降75%.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理解行人个体特征与交通流群集移动特性的联动关系,并为由不同个体行人组成特征下的通行能力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行人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行人检测可大致划分为3个部分:特征提取、分类和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当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特征提取、特征学习和分类器等方向,而非极大值抑制方向鲜有改进。目前常用的非极大值抑制算法是贪心策略,抑制时只使用了单一的重合面积信息。针对该问题,在ACF(Aggregate Channel Features)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对非极大值抑制进行了3项改进,显著地提升了算法的精度,并且算法的时间消耗只有略微的增加。在INRIA数据集上,单独使用引入尺度比的动态面积阈值NMS时能降低平均对数漏检率(MR)0.99%;单独使用保留外围检测分数相近的检测窗口的策略时NMS能降低MR 1.25%;两者结合可降低MR 2.5%;结合后,再对已经被抑制的检测窗口重复抑制,MR降低了2.63%,达到14.22%。  相似文献   
39.
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受道路、交通及行人自身等因素影响,为深入挖掘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规律,随机调查了1 157名过街行人,包含当时的道路、车流状况,如人行道长度、行人相位信号时长、行人穿越车流时的车头时距等。个体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与群体行人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显著性检验,判定个体行人闯红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车流的车头时距与行人等待时间,群体行人闯红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行人数量与行人群中最长行人等待时间。根据所得显著影响因素,建立了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的Logit模型,结果显示:等待时间对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的影响并无差异,当等待时间达到46 s时,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曲线均达到拐点,此时行人违章率增加最快;当群体行人数量达到4人时,最容易激发行人群的集体闯灯行为。结论为交叉口信号配时及行人违法闯红灯的管理提供的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针对行人突然侵入道路时的驾驶人生理负荷问题,通过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虚拟场景的仿真驾驶试验,获取了22名被试驾驶人的心率表征参数。采用心率增长率和心率变异性LF值对驾驶人的心理负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车行驶速度一定时,行人侵入距离减小时驾驶人的心理负荷逐渐增加。相比于正常心率,35.8 m、27.5 m和19.2 m侵入距离情况下的被试平均心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83%、24.83%和29.6%。侵入距离一定时,车速增加时被试的负荷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30 km/h、40 km/h和60 km/h情况下平均LF值分别为776.38 ms2、744.47 ms2、704.57ms2。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行人侵入距离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自车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