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2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凯氏聚缩虫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群体呈不规则的双叉型分支;个员完全伸展时宽钟形,体长60-80μm,体宽40-50μm,口围盘宽40-50μm;伸缩泡单一,顶位;大核“C”形,横位;P2和P3终止后P1继续向胞口的深处延伸,但末端较为平直并不发生明显的弯曲,三列毛基索在终止处向外分散;口围盘纤维碟状;纵长纤维较粗,整体呈现网状.  相似文献   
42.
陈曦  李国春  王磊  黄昌正  程海林  郝志锋 《广东科技》2014,(Z1):159-160,142
主要研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重建三维模型的孔洞填充方案。在重建三维模型过程中,视差图出现的孔洞造成重建模型的深度信息缺失和不连续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使用双边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和形态学处理三者融合的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融合方案有效地实现孔洞填充,进一步解决三维模型深度信息不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43.
更正说明     
正《科技导报》2014年第4/5期第34~39页刊登的赵卫等的论文"海藻纤维素气凝胶:从绿潮到新材料"中,图1引用了牛建峰、范晓蕾、潘光华等刊登在《海洋科学》2008年第8期第30~33页的论文"青岛海域大面积聚集漂浮浒苔的显微观测"的图3,张晓雯、毛玉泽、叶乃好等刊登在《中国水产科学》2008年第5期第822~829页的论文"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的图4。  相似文献   
44.
水飞蓟种子(果实)形态学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对水飞蓟种子进行了形态学和萌发特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种子的千粒重分别是18.88 g和21.14 g.长度分别是0.66 cm,0.68 cm,厚度分别是0.16 cm,0.20 cm,宽度分别是0.26 cm,0.28 cm.哈师大植物园的水飞蓟种子在25℃时萌发率较高为90%.绥化中学的水飞蓟种子用赤霉素处理,结果100 ppm处理过的种子在25℃时萌发的比较好,萌发率为48%.  相似文献   
4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真菌rDNA 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菌株814#为茎点霉(Phoma sp.),菌株815#为刺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菌株880#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794#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菌株797#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株798#为大蒜盲种葡萄孢(Botrytis porri), 菌株811#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90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eichhorniae),菌株903#为芬芳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和菌株1397#为脉孢菌(Neurospora terricola),其中A. aculeatus、A. japonicus、C. fructicola、A. eichhorniae、F. redolens和N. terricola未见在葡萄上分离到的报道。将10株丝状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葡萄、圣女果、苹果和梨果实上,B. cinerea、A. japonicus、A. aculeatus、T. roseum、B. porri、C. fructicola、A. eichhorniae和F. redolens均可使4种果实发病,其中B. cinerea、A. japonicus、B. porri和F. redolens致病力较强;而Phoma sp.和N. terricola只能使葡萄和圣女果发病。  相似文献   
46.
吴晓芳 《甘肃科技》2014,(2):118-119
研究分析了初发急性白血病首诊时血细胞分析参数的特点,探究血细胞分析参数在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初诊和检验人员复检血细胞分析提供依据。对已确诊的36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与参考值进行对照分析。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主要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异常百分比(升高或降低)82.06%、中性粒细胞(NEU)降低(55.16%)、升高(27.72%),淋巴细胞(LYM)降低11(30.44%)、升高(51.90%),单核细胞(MONO)降低(29.08%)、升高(54.62%),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53.26%)、升高(5.44%),嗜碱性粒细胞(BASO)降低0、升高(54.6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低(66.30%)、升高(10.6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降低(5.98%)、升高(57.88%),单核细胞百分比(MON0%)降低(12.23%)、升高(51.36%),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降低(51.90%)、升高(5.71%),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降低0、升高(59.24%)。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首诊血细胞分析参数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异常率增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降低。但对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的初诊患者,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升高,也应行血细胞镜下检查。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重庆市昆虫进一步的区系调查和分类研究发现了重庆市5个伪叶甲亚科新纪录种,分别是紫蓝角伪叶甲(Cerogira janthini pennis(Fairmaire,1886))、齿角伪叶甲(Cerogria odontocera(Fairmaire,1886))、蓝背绿伪叶甲(Chlorophila cyaneaPic,1915)、崇安外伪叶甲(Exostira schroederi Borchmann,1936)、莫氏台湾伪叶甲(Taiwanola gria merkli Masumoto,1988)。研究了采自其他省份的伪叶甲亚科标本,发现其中2种也是其他一些省份的新纪录种。本文对这5个重庆新纪录种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及雄性阳茎图,更新了这5种的地理分布。本文的记述对于伪叶甲亚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建筑物在不同极化数据上后向散射特征的不同,提出一种基于双极化SAR数据的建筑栋数信息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建筑初检测、联合HH与VV数据的检测结果修正以及使用面积阈值去除虚警3个主要部分.最后,在双极化TerraSAR—X图像上进行了验证和评价,并与基于单极化SAR数据进行建筑栋数检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视网膜血管图像存在像素对比度低等特点,干扰正常的视网膜图像分割.针对视网膜血管的图像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曲波变换的视网膜血管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选取视网膜图像的绿色通道分量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对变换系数的自适应增强完成图像的增强处理,并结合改进的形态学变换,实现图像细节的增强和背景噪声的抑制,使得图像对比度得到增强,细节信息更加明显.通过与其他增强算法的比较表明,该算法在增强对比度、降低噪声干扰等方面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50.
基于形态学的冷轧薄板板形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冷轧薄板板形识别问题,采用基于形态学的图像处理方法。利用高帽变换对板形图像进行增强,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生成缺陷图像,消除二值缺陷图像中的干扰信号,分析二值缺陷图像,判定板形的类别。给出了基于二值形态学的图像消噪算法和基于灰度形态学的图像增强算法。提出了基于高帽变换的板形识别算法和基于对比思想的板形识别算法。根据上述方法进行了板形识别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常见的板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